本报兰州讯(记者程小旭)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1月18日召开的甘肃省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获悉,该省已确定2018年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将广泛开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大力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努力营造亲商、爱商、安商、护商的良好环境。
甘肃省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世华在本次会议上说,自2014年3月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到2017年年底,全省新增市场主体94.5万户,累计达到149.86万户,增长了56.2%。2017年,甘肃深入推进“政府+银行+保险+企业”的小微企业担保贷款互助模式,共为1400户小微企业发放互助担保贷款50亿元,全省累计为3515户小微企业发放互助担保贷款131.29亿元。升级改造全省小微企业名录系统,率先在全国推出不需抵押物的小微企业互助担保贷款工作机制。截至2017年12月底,全省非公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46.58万户,同比增长5.9%。“个转企”完成全年任务的169.66%。
王世华表示,2018年,甘肃工商部门将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作为一项硬任务全力推进到底,并紧密结合全省工商实际,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商事制度改革新部署,逐条逐项梳理细化,切实用足用活用好,推动形成新的改革热点和亮点,大力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按照省长唐仁健对全省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作出的批示精神,努力营造亲商、爱商、安商、护商的良好环境,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一是抓好政策落实落地。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抓好甘肃省政府《关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具体措施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的贯彻落实,真正在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市场活力、推动职能转变、减少权力寻租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就。加快出台《甘肃省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进一步减少创新创业的制度性成本。
二是积极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探索建立“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制度,编制“证照分离”改革信息化技术方案,配合相关部门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推动“照后减证”,大幅减少行政审批,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等问题,上半年总结“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成效,下半年在全省全面推开。持续推进“多证合一”改革,在全省范围内做到整合数量统一、登记信息共享、执照应用畅通。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扩大“政银便民通”业务,满足市场主体对商事制度改革的新期望。
三是大力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力争年底前,开通覆盖全区域、全类型、全环节的无纸化、智能化、电子化登记系统。同步加快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名称自主申报系统,探索开展“独任审核”登记审查制度,提高企业名称登记效率,更大程度利企便民。加强电子营业执照的管理和应用,使电子营业执照成为“互联网+”环境下市场主体的唯一网络身份认证和管理标识,实现企业“一照走天下”。
四是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即将印发的《关于加强信息共享推进企业简易注销改革的通知》精神,强化与税务等有关部门间沟通衔接、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优化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流程,在市场主体退出环节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完善企业撤销登记程序,探索建立特殊市场主体的强制出清制度。继续扩大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试点工作,适时在全省全面推广。
五是构建与全国统一的企业登记管理体系。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实名登记制度的决策部署,确保年底前全系统能够统筹实施企业登记身份信息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新版企业登记材料规范,年底前全面完成新版申请文书规范和提交材料规范换用工作。突出规范经营范围登记、规范登记系统建设、规范营业执照管理、规范窗口建设等工作,大力提升工商注册便利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