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慧
“2018年中国经济将保持稳中向好的势头,政策要保持定力,而世界最好的投资机会也在中国。”多位嘉宾1月18日在由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SEEC)与和讯网联合主办的财经中国2017年会上作出上述表示。
嘉宾们纷纷对2018年中国经济保持乐观态度。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表示,2018年中国经济将保持稳中向好的势头,经济增速在6.5%—6.8%之间还是有希望的。实现2018年经济继续稳中向好,重要是抓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这三大攻坚战。其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特别是防范金融风险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这几年的实践证明,金融一乱就会导致很多乱象,金融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全局、人民的财产安全,所以,中央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到了特别重要的位置,要求金融风险防控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的内部循环,任务很重。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中国过去的发展是把经济增速放在首位的,宏观政策都围绕经济增速来做文章。现阶段,中国经济转到了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毫无疑问,尽管我们需要经济增速,但不能像过去那样,经济增速上去一点、下去一点就对政策进行调整,要在经济增速的问题上更有定力。
他还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首先体现在供给的质量,这就需要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当前改革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这条主线怎么去理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要素市场化和治理的现代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过去“三去一降一补”的抓手着力,可以视为1.0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到了升级版,应当在奖励上下功夫,直接体现在对要素和市场化改革。
刘尚希认为,要素和市场化改革、政府治理的现代化是紧密相连的,这就是“两只手”的作用,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是更充分地发挥市场这只手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政府治理的现代化是更好地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这两只手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推动整个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则认为,中国经济站在了新周期的起点上,全球最好的投资机会在中国,和中国经济一起成长,一定会获得更多的回报。
在他看来,关于“新周期”的所谓论战说明,2017年年初,市场对中国经济走势较为悲观,但到年底,从中国经济悲观转向乐观的人在增加,市场在按照“经济多头”的思维交易。关键因素是政策层做对了三件事情:找到了经济问题的症结、找到了正确的解决方案,具备强大的执行力,标志性的转折事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布局的“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
对于未来的判断,他认为,2019年中国经济会突破L型的走势向上。中国是这一轮全球化的受益者,目前我们通过试点调动改革的积极性,未来政策更多着力点是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任泽平认为,未来有几大改革仍然需要突破。其一,通过地方试点方式调动地方在这轮改革开放当中的积极性。其二,国企改革,过去40年的经验已经证明什么产权有效率,什么样的产权是无效的,改革的目的是用有效的产权替代无效的产权,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资源配置的效率。其三,大力度、大规模地放活中国的服务业,中国进入了消费和服务业主导的时代,这里面孕育着巨大的能量。其四,大规模降低微观主体的成本,只有降低成本,释放企业家的活力,才可以真正带来微观主体尤其是企业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当然也包括减税,降低制度成本、降低各种办事费用成本。其五,促进金融和实体部门的良性互动,只有强大的实体才能有更好的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