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GDP增速6.9%!专家解读四大原因
2018-01-18 20:43: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2017年GDP增速6.9%!专家解读四大原因

作者:祝嫣然/第一财经记者

导语

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7年全年GDP增速为6.9%,其中四季度增长6.8%。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动、房地产投资持续扩张、新动能培育显效、世界经济的同步复苏或是GDP增速好于预期的主要原因。

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了中国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等重磅数据。中国2017年全年GDP增速为6.9%,其中四季度增长6.8%。

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GDP总量也迈上了新台阶,突破了80万亿。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27122亿元。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7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质量提升,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2017年GDP增速好于年初预期,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受益于持续推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结构持续调整并初见成效,上游原材料行业去产能效果明显。消费和第三产业的贡献也不断加大,这对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受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影响,以及国家推动货币化棚户区改造,城镇化深入推进所带动的房地产投资保持扩张,房地产市场销售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超预期回升,引发产业链相关投资和消费保持较高景气度。

三是新动能培育初见成效,新技术对旧动能相关领域的改造、融合与提升日益加快,创新驱动在微观领域得到更多的验证,以网络消费、互联网+、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投资涌入,这些领域的经济活跃度较高。

四是世界经济也出现了超预期的全球同步复苏,带动了我国出口增长,出口对GDP的贡献数年来首次由负转正。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8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等重点工作。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要继续深化改革,解除生产要素的制度性供给抑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真正释放人口与劳动、土地与资源、金融与资本、技术创新、技术与管理等五大要素的供给侧潜力。

王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展望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含金量会继续提高,旧动能、新动能的力量消涨和博弈仍将持续。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新时代最为耀眼的关键词,2018年将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元年。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18日在财经中国年会上表示,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涉及供给侧改革、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社保、国企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的坚实推进。同时,金融监管加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房地产调控等对短期经济也有一定压力,需要把握好政策的节奏和力度。

宁吉喆表示,下阶段,将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你想了解的2017年主要经济数据都在这里

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9%,二季度增长6.9%,三季度增长6.8%,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增长8.0%。

统计局称,2017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质量提升,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

企业利润较快增长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6.6%,增速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

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11.3%,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8和4.7个百分点。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750亿元,同比增长21.9%,比上年同期加快1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36%,比上年同期提高0.54个百分点。

商品房待售面积减少

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631684亿元,比上年增长7.2%,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

其中,民间投资381510亿元,增长6.0%,比上年加快2.8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0.4%。

第三产业投资375040亿元,增长9.5%。基础设施投资140005亿元,增长19.0%,比上年加快1.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分别增长17.0%和8.6%,分别加快2.8和4.2个百分点。

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9799亿元,比上年增长7.0%,增速比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9.4%。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33701亿元,增长13.7%。

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56053亿元,增长8.2%。

进出口扭转两年连降态势

全年进出口总额277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

其中,出口153318亿元,增长10.8%;进口124603亿元,增长18.7%。进出口相抵,顺差28716亿元。

CPI涨势温和,PPI结束5年下降态势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6.3%,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的态势;12月份同比上涨4.9%,环比上涨0.8%。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8.1%,12月份同比上涨5.9%,环比上涨0.8%。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比上年加快1.0个百分点。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1,比上年缩小0.01。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40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推进。钢铁、煤炭年度去产能任务圆满完成。

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0%,创5年新高。商品房库存水平持续下降,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减少10616万平方米。工业企业杠杆率不断降低,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8%,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企业成本继续下降,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26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28元。

创新发展持续发力,新动能继续较快增长。全年全国新登记企业607.4万户,比上年增长9.9%,日均新登记企业1.66万户。

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深海探测、生物医药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4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产量比上年增长68.1%,新能源汽车增长51.1%。

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

网上零售继续加速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增速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60613亿元,增长8.1%。

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1751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增速比上年加快6.0个百分点。

商务活动指数持续景气

全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比上年增长8.2%,增速比上年加快0.1个百分点。

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9%,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长30.4%,加快28.2个百分点。

1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4%。邮政快递、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银行、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7.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

畜牧业稳定增长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1791万吨,比上年增加166万吨,增长0.3%。

其中,夏粮产量14031万吨,增长0.8%;早稻产量3174万吨,下降3.2%;秋粮产量44585万吨,增长0.4%。

生猪存栏43325万头,比上年下降0.4%;生猪出栏68861万头,增长0.5%。

人口自然增长率5.32‰

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0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37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2‰。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6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2462万人。

统计局称,总的来看,2017年国民经济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整体形势好于预期,决胜全面小康迈出坚实步伐。同时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提质增效任重道远。下阶段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刘菁/文)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