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知乎,您的PPP大百科!我们建立了完整的PPP知识索引体系,微信对话框回复索引号【114】,可查看更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关文章。
这是江苏省无锡市贡湖湾湿地公园一景。贡湖湾水资源保护工程使得该地区形成集水保护展示、湿地景观、太湖风光、体育健身、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生态自然景观区。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水生态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水生态环境是增强市民幸福感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一城青山半城湖”的景象,更为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建设模式和管理经验不断涌现,为更多城市因水而兴创造条件
北京市密云区等105个城市(县、区)分别在2013年和2014年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记者日前从水利部在四川成都召开的南方片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现场交流会上获悉,经过3年多努力,全国首批46个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已完成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这些城市探索了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水资源条件、不同水生态状况下的建设模式和经验,为全面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提供引领和示范。
问题在水里 根源在岸上
建立政府主导、水利牵头、分工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只有多部门、多板块协同推进,才能高效“治水”。
“从加强顶层设计,搭建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体系着手,水利部先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文件,明确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制定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导则》《河湖健康评价技术导则》等技术规范。”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说。
从试点城市来看,各地纷纷建立了以政府主导、水利牵头、分工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30余个第一批试点城市将水资源管理纳入到党政实绩考核体系中。
山东省临沂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多名副市长任副组长,48个市直部门和各区县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将试点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区县、各部门,列入政府督查范围,纳入年度绩效考评范围,有力保障了试点建设任务的落实。
山东省济南市在试点期间,结合国家生态城市、森林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人为成员的“七城联创”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安排和协调解决试点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强大合力。
既要有合力更要施“巧力”。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急需破解的难题是:缺钱、缺人、缺技术、缺管理。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引入PPP模式是点睛之笔。10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通过多元化手段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大力整合财政资金,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吸纳社会资本,累计完成投资超过7500亿元,其中社会资本占近三分之一。
2015年年底,四川广安获批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将于2020年初步建成。“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投资将超过4000万元,为解决资金难题,广安决定以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进行保护建设。”广安市林业局总工程师王山说。
广安引入PPP模式“治水”既提高了项目对社会资本的综合吸引力,又解决了建设过程中的难题;既提高了社会资本的投资效率与政府投入的效率,又有助于社会资本站在全区域的角度对项目进行整体优化,促进技术的进步与管理模式的提升。
源于静 贵于净 归于境
通过优化城市水生态格局,使城市品位提升、广大民众受益
“通过调整城市经济结构、产业布局,恢复河流、湖泊、洼地、湿地等自然水系连通,试点城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着力解决最为突出的水问题,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优化城市水生态格局。”周学文介绍。据不完全统计,第一批试点城市新增、恢复水域或湿地面积1436.7平方公里,大大改善了城市水生态。
“源于静、贵于净、归于境。”成都白鹭湾湿地孕育了200余种植物品种,10万余株乔木,因成群白鹭常年栖息于此而得名。2013年,白鹭湾湿地正式对游客开放,近5年来,白鹭湾湿地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成都市民左女士说,自从住到白鹭湾湿地附近后,每天吃过晚饭,带着孩子到湿地游玩成了一大乐事。
建设伊始,白鹭湾湿地便突出湿地保护和生态重建,在尊重原有地形、地貌、植被的基础上,采用大量乡土物种进行植被恢复,并借原有水系统形成了水面湿地和长达6公里的水域生态景观。如今,湿地设有浏览活动区、重点保护区、湿地展示区、科普展示区等功能区域,植物绿化率达65%,陆地绿化率将达到90%以上,具有生态涵养、水质净化、景观休闲、水量调蓄、抗洪防涝等多重功能。
江苏省徐州市则立足“显山露水、为民造绿、让绿于民”的思想,实施“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的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模式,将采煤塌陷区变废为宝,打造成现代生态湖,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绿色转型,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园林宜居之城。
不难看出,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群众需求,才能在实践中针对问题有的放矢,使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真正惠及广大民众。
绷紧“控制线” 用好“护身符”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协调人水关系,实现人水和谐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从制度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2012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对实行这一制度作出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
至此,水资源开发利用有了明确的“控制线”,水资源保护有了强有力的“护身符”。
据周学文介绍,各试点城市均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四项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第一批试点城市累计出台476项水生态文明相关政策、524项相关制度、82项相关技术标准,成为协调人水关系、实现人水和谐的重要制度保障。
作为一座水资源紧缺城市,陕西省西安市在试点建设过程中,以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发展高新技术、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等低耗水产业,打造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按照“调蓄地表水、涵养地下水、截留雨洪水、调剂生态水、用足再生水、用好地热水”的思路,西安积极构建水资源配置新格局,有效破解了资源短缺地区水资源供需瓶颈,在不突破红线指标的前提下,新增水域和湿地面积3.96万亩,形成了“八水润西安”的城市水系网络。
西安作为一面镜子,映射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成果。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三条红线”,实现了社会水循环取、用、排三大环节的全过程管理,推进了发展方式的转变、优化了经济结构,体现了生态文明对水资源管理的要求,是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中心任务。
山川秀美,关键在水。水生态文明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总体工作部署,第二批59个试点建设任务正在进行,预计2018年前全面完成。
提高支持民营企业的认识,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保证企业合理投资收益,政府要带头遵法履约。细化财政、金融、价格等支持措施,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能力。
——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
来源:2017第三届中国PPP融资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