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损人不利己
1
在有房万事足、无房心里堵的帝都,如果有一位老大哥告诉你,可以按低于市场价至少30%的价格卖给你一套房,你会有何反应?
如中了彩票式的惊喜之外,常识会逼使你弱弱地问一声:怎么会天上掉陷饼呢?
老大哥会告诉你:羊毛出在犬身上。通过“限地价,竞房价”的新规,让你的邻居给你买了单。
是呀,你那低于市场价的30%,使得开发商不得不将普通商品房被动“豪宅化”,不得不将多出的成本转嫁于商品房业主,不得不承担推高房价的恶名,在调控限价到来时,还不得不去低声下气地去求批销售证。
可以看出,这件事上,政府卖地收入少了,商品房业主多掏银子了,开发商两头受堵了,只有自住房业主,成为两边套利的最大赢家。
而且,商品房价越高,自住房未来的溢价越大,业主们的幸运指数和幸福指数就越高,如同发高烧时温度计里的水银柱一样,蹭蹭上窜。
所以,在你入住新房之际,把“远亲不如近邻”的古训,再默颂几百遍,也是应该的。
但事实上,你没这样做。相反,你向他们投去的是愤怒的眼光,詈骂的言语,甚至是拆墙打门的铁质工具。
2
这群愤怒的业主,来自北京东五环东坝“首开龙湖天璞”项目。三年前,这里还是一块“限地价,竞房价”并配建自住房之地。开发商拿地时,商品房楼面价超过3万元每平米,而自住房的均价仅是2.2万元/平米。真正的“面粉贵过面包”啊!
去年,这个地块变成了均价10万左右的豪宅区。虽然当年是同一块地,但由于购房价格、物业费、日后的管理成本差距悬殊,这个项目事实上成为了两个社区,商品房片区是“首开龙湖天璞”,自住房片区是“首开龙湖学府苑”。
因此,如同北京的大多数社区一样,在两个小区之间,树起了一道两米多高的铁栅栏门。
就是这道门,引发了自住房业主的反感和瓜葛。从去年到今年,他们两次强行拆掉了这道并不高的栅栏门。
他们的愤怒从哪里来?应该是表面上看起来的“不平等”。都是一个小区的,为什么你进得,我进不得?
他们认为自己被“岐视”了,被剥夺了享受社区设施的权利。
他们只看到,除了坐享卖地时那30%的优惠,以及三年来上涨三倍的房价溢利之外,他们还理所应当地、无差别地享受相邻小区的一切。
他们仿佛没看到,他们的那些商品房邻居们,在三年前已支付了高房价,还将在未来支付高得多的物业费。
3
这个刷屏的拆门事件,使我想起一则犹太人的段子。
一位老妪带着孙子在海边玩耍,一阵大浪涌来,把她的孙子卷入大海。她急得向上帝祈祷并乞求:慈悲的上帝呀,救救我的孩子吧。我将感恩不尽,日日供拜。
看着老妪可怜又真诚,上帝把孩子从海中救出来还给了她。老妪站起身,紧紧拉着孙子的手,向上帝说道:“你先别走。”上帝以为她还要再表感激,哪知老妪的面色已经睛转多云,说道:“我孙子刚才可是带着帽子的。现在,你光把人救上来了,帽子呢?”
用现代中国人的话说,这应该叫“不懂事儿”,用古代中国人的话说,这应该叫“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这甚至可以被看作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翻转版:被帮助的时间太长或程度太高,就认为这些帮助是理所应当的、无条件的。一旦不被帮助或程度下降,感恩就会变成怨怼。
怨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根据付诸做出偏执的行动,可怕的是这些怨怼和行动,又经常被冠以各种高高的道德冠冕,比如各式各样表面上的“平等”和“公平”。
在这种语境中,付出不求回报或高付出不求高回报,不付出或少付出者大搭便车,就会在有关方面的默许、鼓励甚至支持下蔚然成风。
如果这种潜规则蔚然成风,会有什么后果?
4
《吕氏春秋》上,有一则孔子的弟子们学雷锋的故事。
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其中,子贡最擅经商,后来玩成了春秋时代的马云;子路最本色,经常顶撞老师,所以被敲打的次数最多。
一次子贡从外国赎回了鲁国的奴隶,按鲁国的规定,这笔善款应由政府支出。但子贡高风亮节,学雷锋学到底,“来而让,不取其金”,愣是没要这钱,自己出了,搞得鲁国上下交口称赞。
孔子听说后,不高兴了,说:“子贡做得不对。这样一来,仍然留在外国的鲁国奴隶就没救了。”
又一次,子路从河里救上一位溺水者,被救者以一头健牛谢之。子路施施然接受,得意洋洋地牵着回家了。
虽然这事弄得《鲁华社》和《鲁民日报》等官媒不好报道,但孔子听了却很高兴,少有地夸了子路一通。说,“在鲁国,从此以后,救人于危难将蔚然成风。”
不愧是圣人,察之以细,观之以远。知道大部分人都是俗人,或是以亚当·斯密称之的“经济人”,做事都是要回报的,而且投入产出比要合适,不然,“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不绕那么大弯子了,我们回东五环。
如果商品房业主的高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如果自住房业主随心所欲地搭便车,直接后果将是没有业主愿意再买高品质房子和社区,没有开发商再愿意拿政府这种“义利并存”的地块,也就没有自住房的增量。
上纲上线地说,也没有了房地产业长期稳健的发展。
说成大白话就是,损人不利己,或者是,多输。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