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经济总量在2028年之前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可能性很大;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在2035年之前达到高收入国家中等水平的可能性很大;未来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中国的综合国力将明显增强。
刘学智
目前,我国正在经历经济增长动能转换过程,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难度较大,未来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成为必然。问题在于经济增长以什么样的速度放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2035年和2050年“两步走战略”目标如何去实现。
国际经验角度分析经济发展路径
根据全球经济发展经验,几乎所有国家达到中上等收入水平之后经济增速都有所放缓。由于经济增速放缓的程度不同,结果出现了分化,一部分国家人均收入继续增长成为高收入国家,而另一部分经济体则跌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部分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程度相对缓慢,这些国家普遍发展成为高收入国家。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在发展到人均GDP8000美元之后的10年内,经济增速普遍从6%左右下降到4%左右,10年以后下降到2%左右。以美国为例,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大多数年份经济在4%—8%的较快增长,上世纪80年代之后降到4%左右的中速增长,2000年之后保持在2%左右低增长,半个多世纪以来经济增速呈缓慢下降低位趋稳态势。从人均GDP走势来看,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短期波动之外,人均GDP都在持续上升,并未受到上世纪80年代之后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次贷危机之后美国人均GDP延续了上升趋势,从2009年的4.69万美元上升到2016年的5.67万美元。因而,即便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由于人口总量增长也在放缓,人均GDP仍在上升(见图1)。
部分国家因为某方面独特的优势,持续保持较好增长态势,经济高增速增长维持较长时间。新加坡为此类型的典型特例。新加坡是“亚洲四小龙”之一,自上世纪60年代正式独立以来一直保持着经济快速增长。由于经济体量小、外向型明显,部分年份受到外部冲击经济波动明显。但并未出现明显的经济转速换挡期,近半个多世纪超过半数的年份经济增速在8%以上,超过73%的年份经济增速在6%以上。上世纪90年代新加坡就成为了高收入国家,直到2010年之后经济增速才有明显放缓,目前人均GDP超过5万美元(见图2)。
部分国家经济增速显著放缓,成为经济转型失败的前车之鉴。在全球各国发展历程中,很多经济体在达到中等收入之后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比较典型的是拉美国家和部分东南亚国家,普遍受困于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发展迟缓,社会问题严峻。这些国家基本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但过于片面强调市场的功能,忽视宏观调控,管理效能低下,导致腐败盛行、贫富差距加大、失业上升、社会矛盾激化,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服务水平下降,贫民窟等社会问题严重。以阿根廷为例,20世纪阿根廷曾是拉美地区较为发达国家,但上世纪80年代初期和90年代末期开展的两次民主化改革都以失败而告终,爆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人均收入至今仍在中等收入陷阱中徘徊。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三种可能情景
综合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未来发展作了整体部署。
我国在2010年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之后,经济增速开始出现放缓,经济增速已经从前30年年均10%以上放缓至2016年的6.7%,未来经济增速继续放缓是必然,但增速放缓的幅度和程度就取决于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和鼓励创新等措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经济潜力释放的情况。我们分基准、积极及消极三种情景来模拟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见表)。
在基准情况下,我国经济改革稳步推进,全要素生产率逐渐释放,使增速稳中趋缓,经济增速达到亚洲发达经济体在同样人均收入水平时的平均水平。我们认为,这种情景出现的概率很高,大约为50%左右。因为与巴西、阿根廷等长期处于中等收入之列的国家相比,我国产业体系更为完备、制造业竞争力较强、经济调控能力更强。与日本、韩国等东亚已成为高收入国家的邻国相比,我国市场广阔、资源丰富、要素充裕。因而,只要我国经济改革到位,增长潜力得以顺利释放,经济将完全具备保持平稳增长的能力,经济增速下降过程较为平缓,有望实现目前全球先进国家进入中上等收入之后的增长状况。在基准情况下,预计2016年—2020年年均经济增速为6.5%;2021年—2035年年均经济增速为5%。之后保持低速平稳运行。
在积极情况下,意味着我国经济改革取得全面成功,使全要素生产率达到改革开放之初的较高水平,增长潜力得到充分释放,经济增长状况将好于基准情况,继续书写全球经济增长奇迹。积极情况出现的前期条件是期间在传统动能保持高增长的同时,全要素生产率也要恢复到改革开放之初的高水平,而且不能发生任何内外部的风险冲击。这些条件要同时满足有些困难,而且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要想实现类似于新加坡似的长时期中高速增长,也有难度。因此预计这种情景出现的概率大约在40%左右。在这种情景下,预计2016年—2020年年均经济增速为6.7%;2021年—2035年年均经济增速为5.5%。
在消极情况下,如果各项改革措施难以推进,社会问题逐渐爆发,外部或内部爆发金融风险等冲击,则会带来经济失速的风险,此时经济增速可能出现持续较快下滑,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但预计这种情景发生的概率极低,大约只有10%左右。在这种情景下,预计2016年—2020年年均经济增速跌至6.3%;2021年—2035年年均经济增速为3.5%;2035年—2050年经济增长可能停滞不前,中间可能会出现阶段性负增长(见图3)。
由于经济增速是剔除物价波动的实际增速,在测算经济总量时,需要充分考虑物价变动情况。影响物价波动的因素很多,包括供给和需求状况、货币政策变化、技术革新、消费结构转型等等。综合判断,在通常情况下,由于人口结构转变,未来物价涨幅逐渐收敛的可能性加大。假定未来中长期物价运行平缓,不出现剧烈波动,根据发达国家历史经验,物价水平可能缓慢下行。预计未来10年物价年均涨幅为1.5%,2030年之后逐渐降至1%左右,2040年之后降至1%以内。在此基础上,根据之前预测的经济增速进行计算,预计基准情况下,2035年我国经济总量在40万亿美元左右,2050年在70万亿美元左右;积极情况下,2035年我国经济总量在45万亿美元左右,2050年在94万亿美元左右;消极情况下,2035年我国经济总量在32万亿美元左右,2050年在44万亿美元左右。
中国GDP总量何时能超越美国?2016年美国经济总量为18.6万亿美元,过去10年美国经济实际年均增速为1.4%,考虑物价上涨因素的名义年均增速为2.9%。如果以美国过去10年平均经济增速计算,到2050年美国经济总量为49.2万亿美元。在基准情况下,我国经济总量到2028年赶上美国,2050年是美国的1.4倍;在积极情况下,经济总量赶上美国的时期提前至2026年,2050年是美国的1.9倍;在消极情况下,可能在2050年之前赶不上美国。此外,汇率波动也会影响以美元计价的经济增长状况,如果未来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将较大程度影响经济总量增长(见图4)。
中国GDP总量与美欧合计相比较又如何?2016年欧盟28国经济总量为14.9万亿欧元,大约16.4万亿美元,美欧合计约35万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为美欧合计的32%。在基准情况下,到2035年我国经济总量将接近美欧合计的65%,2050年达到约85%;在积极情况下,到2035年我国经济总量将接近美欧合计的72%,
2050年达到美欧经济之和的1.1倍。
未来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增长路径预判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济要由高速增长的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要形成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这就意味着未来发展方式要朝着集约型方向发展,摆脱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十九大报告通篇没有再提GDP和经济总量翻番之类的要求,在降低对经济增速要求的同时提了大量质量、效益、结构以及活力等字眼。表明未来战略导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在保持就业稳定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牺牲经济增速而推进去产能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单位产出水平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因此,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测不能只是简单地看经济增速和经济总量,更重要的是看人均产出和人均收入的增长。
人均产出和人均收入涉及人口数量变化,有必要对未来人口增长状况作判断。2016年我国人口13.8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86%。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主要有出生率、预期寿命(影响死亡率)两方面。2016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3%,比1990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未来可能进一步降至接近日本0.8%的出生率,甚至更低的水平。目前我国平均预期寿命接近75岁,随着生活水平改善和健康医疗水平提升,未来预期寿命将进一步提升,将减缓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放缓。综合判断,预计未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将逐渐下降,到2030年降至0%左右,之后到2040年左右基本保持平稳低速负增长。在此基础上,预计到2030年左右我国人口达到顶峰值为14.5亿左右,2045年降至与当前人口相当的水平,2050年降至13.4亿左右(见图5)。
在人口总量变化的基础上,测算未来人均GDP。在基准情况下,2035年人均GDP为2.6万美元,2050年为5.2万美元;在积极情况下,2035年人均GDP为3万美元,2050年为7万美元;在消极情况下,2035年人均GDP为2.2万美元,2050年为3.3万美元。人均国民收入GNI与人均GDP是两个不同概念,2016年我国人均GDP为8123美元,人均GNI为8260美元。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人均GNI可能保持在略微大于人均GDP的水平(见图6)。
由于通货膨胀导致物价水平上涨,世界银行对高收入国家的标准也在逐渐提升。2016年人均GNI低于100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介于1006—2955美元为中低收入国家,介于2956—12235美元为中高收入国家,等于高于1223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预计2035年高收入国家标准将提升至2.5万美元左右,2050年提升至3.5万美元左右。在基准情况下,我国到2035年人均收入达到高收入国家的中等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人均收入水平将达到高收入国家较高水平,成为较富裕的国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积极情况下,我国将提前5年在203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前10年在2040年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消极情况下,则有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到2050年人均收入仍处于中高等收入水平。
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与美国和欧洲相比是怎么样呢?2016年美国和欧盟人均收入分别为57467、32059美元,中国人均收入分别为美国和欧盟的14.4%、25.7%。在基准情况下,到2035年我国人均收入分别达到美国和欧盟的38%、57%,2050年分别达到63%、88%;在积极情况下,到2035年我国人均收入分别达到美国和欧盟的42%、64%,2050年分别达到85%、120%;在消极情况下,我国人均收入与美国和欧盟的差距难以明显缩小,到2050年分别占美国和欧盟大约40%、55%。
根据以上对2050年之前我国经济增长及人均收入未来可能发展的三种情景的模拟分析,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以下结论。
一是我国的经济总量在2028年之前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可能性很大。根据前面的分析,在基准和积极两种情况下我国经济总量都可以在2028年(积极情况下在2026年)赶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这两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加起来是90%左右。预计到2035年我国GDP总量在37万亿—41万亿美元之间,到2050年时我国GDP总量将达到60万亿美元之上。
二是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在2035年之前达到高收入国家中等水平的可能性很大。根据前面分析,在基准和积极两种情况下,我国人均国民收入都可以在2035年(积极情况下提前到2030年)达到高收入国家的中上水平,届时人均GDP将达到2.6万美元之上。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到2050年时,我国人均GDP将达到4.6万美元以上,全体人民将过上富裕的生活。
三是未来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中国的综合国力将明显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经济结构明显改善,区域经济更加协调,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确立,生态环境持续友好,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感持续增强。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基本实现。
(作者系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