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区域发展将形成三大协调趋势
2018-01-12 05:59: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城乡区域发展将形成三大协调趋势

解说(8)

本报记者 王彩娜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热度与力度,与日俱增。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对“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着墨颇多,其分量远超以往几年,对区域协调发展作出全面部署的同时,绘就了未来的美好蓝图。

值得关注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时代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含义进行了明确:“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

“走好区域协调发展之路关键在于构建区域一体化、分工合作和区域政策新体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勇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区域协调发展大框架下,未来城乡区域发展将形成三大协调趋势:城乡区域经济日趋一体化,城乡区域分工协作新体系构建完善,区域间均衡发展态势形成并持续。

明确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含义

中国经济时报: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关于区域协调发展部分的论述,一大亮点在于明确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含义,“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您对此如何理解?

刘勇:此次会议明确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含义,为今后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区域不协调是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之一,影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之一。

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首先体现在发展差距上,相对差距在缩小,绝对差距在扩大,但绝对差距的增速在缩小,东中西部的增长速度差距在缩小,这三个“倒U型”是区域发展差距缩小的基础,也表明了区域发展协调性近年来在不断增强。

近年来,陆续实施的一系列区域政策虽已取得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政策的碎片化。严格来说,现在的区域政策还未成体系,区域政策和产业政策还缺少顶层设计。值得庆幸的是,党的十九大和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完善了顶层设计这部分内容,对区域发展现状进行梳理的同时,形成了一个非常全面的区域协调发展框架。此次会议再次对三大战略和四大板块发展提出方向和要求,既表明了政策的连续性,又体现了差异化发展。

探寻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路径

中国经济时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提高城市群质量,推进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建设。”请您谈谈应如何推进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发展?

刘勇:积极推进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发展,关键在于推进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所谓的“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包括城乡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和空间市场一体化,实现“全国一盘棋”。

城乡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属于硬件条件建设,主要是构建将各种各类不同规模层次的居民点之间有效连接的多层次的交通通信网络一体化体系,比如“要想富先修路”。

在宏观区域上,我国已经提出,按照“四沿”战略构建我国“四纵四横”的综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空间体系(或轴带);专业领域也提出了“二横三纵”的城镇网络格局、“八横八纵”的高速铁路网络以及“7918”高速公路网络体系;还有国道网络体系等。

在中观上,按照“人口两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镇向平地集中)理论,提出了全国城镇体系“大分散、小集中”和城镇群体系“大集中、小分散”的基本原则。

在微观上,未来还要形成有效连接所有建制镇以上居民点的“直线三角形”道路交通网络体系。目前,北京顺义、怀柔、密云三地之间都尚未形成“直线三角形”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其他省区市的情况更为薄弱,发展余地很大。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