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于《证券时报》,2018.1.10)
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较11月末增加207亿美元至3.14 万亿美元,自今年2月起连续11个月回升;全年看,年末较年初增加1294美元,为三年来首次年度正增。综合来说,美元疲软是最佳“助攻”,我国经济走稳和有效的外汇管理是另外两大要因。
图:2017年,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双双企稳
资料来源:wind
其一,由于汇率变动带来的估值效应,我国外汇储备变化与美元走势总体负相关。统计发现,2014年下半年开始美元进入强势周期,截至2016年底的两年半时间内,美元指数由不到80一路攀升28.3%至100上方,期间我国外汇储备则由2014年6月的峰值3.99 万亿美元大幅缩水24.6%至3.01 万亿美元,2017年1月末更是一度跌破“3万亿”的整数关口。然而纵观2017年全年,美元指数下跌9.9%,我国外汇储备也就“顺势”上涨了4.3%。
其二,外汇储备本质上属于资本,经济增长保持稳定表明资本仍然“有利可图,因此外汇储备也可作为一国经济基本面的表征。拉回到2016年底,当时绝大多数观点认为2017年中国经济将明显下行,然而实际上,2017年我国经济增长可谓超预期企稳,GDP增速连续三个季度保持6.9%(预计四季度缓降至6.8%),显现了我国经济的强劲韧性。
其三,外汇管理举措是“保外储”的关键。2016年底以来,货币当局出台了一系列外汇管理政策,包括完善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机制(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加强外汇管理(如强化境外投资审查、“扩流入、限流出”)等。应该说,这些举措似乎是某种意义上的“倒退”,但考虑到当前我国仍然需要稳定的金融环境,适时“踩刹车”其实无可厚非。
在外汇储备稳步回升的同时,我国资本外流压力逐步缓解。简单以“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差额”以及“净误差与遗漏差额”之和来看,2015年和2016年我国跨境资本分别流出4856亿美元和6279亿美元,到了2017年前三季度,已大幅降至508亿美元。如果单看金融账户,2017年前三季度均为顺差,扭转了自2014年二季度以来连续11个季度逆差的局面。
展望2018年,预计我国外汇储备将继续稳中有升,主要逻辑有三:第一,美联储已处于加息后半场,美元强势周期已过半,中长期看趋弱。再叠加美联储之外的其他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也开始收紧,美元将继续承压。第二,在总投资不会失速下行、消费延续稳健和全球经济走好带动我国外需的支撑下,预计2018年我国经济韧性仍强。第三,今后3年我国要全力打好以防控金融风险为重点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意味着我国外汇管理难以明显松绑。
站在现在时点回望,由于人民币持续贬值、外汇储备不断贬值,加之2016年三季度以来陆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保外储”“保汇率”“保房价”一度引发了市场大讨论(悲观观点认为三者只能取其二乃至其一),我国央行甚至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单设专栏予以回应。然而时至2017年,外汇储备稳定了,人民币汇率稳住了,房价也稳住了。
归因看,固然是外储、汇率和房价之间本来就不存在所谓的“不兼容”,但更为本质的,三者共同走稳的背后其实体现的是“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即: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要有信心,对我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要有信心,对我国政府执行力要有信心。
趋势一旦形成就难以短期扭转。鉴于2018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大概率保持稳定,人民币汇率也有望继续走稳,无疑为我国外部环境添了一颗“定心丸”。换句话说,我国对内改革而也就有了更强底气。从这个角度看,市场期望放松金融监管,只好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