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划清了政府和市场的界限。从1994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以及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我国对市场的理解是逐步加深的,政府对市场运行的管理也是逐步成熟的。十八大之后,我国逐步理顺了市场与企业的关系,政府要管的一定要管到位,不该管的完完全全退出。在这种情况下,从2013年新一届政府开始就逐步实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相结合的政策,从政府层面上共建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并且根据市场运行和经济运行的特点以及时代发展的需要,动态优化营商环境。
二是逐步建立了法制化市场。要让政府把要做的事做到位,就一定要建立法制化市场。在这方面政府最典型的措施是推出负面清单制度和权力清单制度。
负面清单制度最早是从上海自贸区开始试点,在试点开始的第二年清单所列事项就大大减少。于是,商务部就按计划,2018年将在全国推行。
负面清单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对应的是企业,即法无禁止皆可为,意味着在给企业松绑。第二层对应的是政府,即法无授权不可为,在法治层面上约束住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一些行政不作为现象怎么办?这时政府又推出了权力清单制度,要求政府该管的一定要管,还给行政滥作为划出一道警戒线。这两份清单从两方面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建设法制市场打下了基础。
第三是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因为企业的发展是连贯式的,而政府经常换届,新领导否定旧领导的措施打断了政策的一致性。因此,总理多次强调政府要信守承诺,绝不能新官不理旧账。所以,严格保护市场运行的连贯性,把政策的一致性和市场的连贯性有机结合起来,也是本届政府在改善营商环境时取得的较大成就。
营商环境中的四块“硬骨头”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目前,营商环境中还有哪些“硬骨头”需要啃?
张春晓:首先,进一步简化手续,优化审批制度。目前的审批制度还是太复杂,必须精简和压缩,从政府层面上保护各种证照的统一。
第二,继续推进法制化。十九大成立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可以说,今年是法治市场的推进年,也是法治市场的发力年。因此,法治市场的快速跟进将会是今年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第三,取消所有的制约因素。要彻底消除原来市场中不良的行政运行方式,任何伤及到市场发展的,无论是制度还是手段,都要进行调整,要敢于出重拳,同时还要防范旧的恶习改头换面重新出现。
第四,规范和约束企业行为。要在法治的平台上,对企业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任何违法的行为都要在严惩的同时及时地公开,对于违规违法的企业,要制定失信黑名单,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这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此外,尽快按照李克强总理的要求,建立营商环境评价机制。有评价体系就有标准,有标准就有进步的方向。评价机制是对市场中的运行的生产者、消费者和监管者的重要约束,对优化营商环境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