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对外投资”企业们挨板子:你听懂了么?
2017-07-20 22:35:00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愉小编 来源:愉见财经

  那些在境外大手笔收购了酒店、院线、房地产等的大牛企们,最近日子不好过。他们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在银行那里,也有一批被重点盯上的企业“名单”。资本市场也因此起了反应,动不动就上演一出股债双杀。

  (“愉见财经”就不点名了,相信各位一看就知道都是谁了)

  前天,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将继续关注房地产等领域的“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

  领导们讲话有艺术,总是滴水不漏。但大家估计很想知道,怎样投资算理性、怎样又算“非理性”了?这“非理性”是不是话里有话?

  带着这个疑问,愉小编扒到了一种解释。那是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的:“所谓的非理性,实际上是话中有话,意味着这些行为并不是真实的,(而是)以增加生产为交易背景的,本质上是一种资产转移的行为,所以用了“非理性”这个词是有所指的。”(愉小编露出恍然大悟脸)

  那么,如何进行资产转移呢?

  尹中立提到,公司在进行对外投资时,大多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选择具有高现金流的渠道,也就是回收现金能力相对较强的公司。“在国外金融领域有一个共识,一旦一个企业或者一个领域能够经常和现金打交道,那么涉嫌洗钱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所以不排除人家收购这些资产实际上有另外一种目的,这很难用语言直接表达。”

  “愉见财经”继续扒下去,发现除了“非理性”之外,在之前的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也有发言人提及“真实性”和“合规性”,从侧面表明一些对外投资可能既不真实也不合规。

  尹中立解释道,对外投资的确存在一种现象,资金并不是真正投到企业里面,而是通过这一通道作为幌子将境内的资产转移到境外。

  从近些年的数据来看,中国对外投资量连年上升。据统计,2015年,在实现连续13年快速增长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456.7亿美元,站上了全球第二的位置,同时,中国对外投资超过对内投资,并且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总量也首次超过外国企业对华投资。而2016年,这一数字达到1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18.3%。

  但今年上半年,这个数字掉头了。上半年我国境内投资者累计投资额为481.9亿元,同比下降45.8%,其中,全国房地产业对外投资同比降幅超八成,仅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同比下降82.5%,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1%。

  有分析认为,由于监管升级,今后我国对外投资将更倾向于高效益且能实际带动国内产能升级的模式,将有更多对外资金逐渐回流,从而防范金融风险。

  尹中立补充道,目前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两个,一是从监管角度看,要防止外汇资本的过度外流冲击到中国的外汇储备稳定,进而动摇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另外则是从投资者和银行的角度来看,要防范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比如一些企业拿着从境内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借来的钱去国外购买资产,如果投资失败,那么会大幅度增加境内银行的坏账,从而增加境内的金融风险。

  事实上,去年年底,国家相关部门就曾发布政策,首次针对一些企业的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提出警告并启动严管模式,涉及领域包括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而今,国家发改委对原有政策进行再次强调,并未增加新的内容。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