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也叫苦:分业监管标准不统一+效用同向叠加
2017-07-19 06:48:00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夏心愉 来源:愉见财经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顺利闭幕,“风险”和“监管”成为会上最为高频出现的词汇——“监管”一词出现了28次。升级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将成为下一步工作重点。

  对于这个话题,相信各位这两天已经听了不少评论,比如本轮被重拳整顿的监管套利、通道业务,直指分割的监管,一向以“谁是我发的牌照”为界来管控机构,那一旦业务延伸到别人牌照底下,或是新金融业务还没拿到牌照主体不明,就形成了监管真空。

  这个大家惯常使用的视角是自上而下的。本期“愉见财经”换一个视角,自下而上,说说遇上监管协调不足的时候,机构们其实也会叫苦。

  他们的苦水之一是,各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标准有时候是不统一的,甚至两个机构明明是做得是同质化的产品,却因为“各有各妈”、各有各的监管,就得不到同一个标准,这就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不公平竞争”,以及难免业务流失。

  比如2013、2014年的那轮的大资管爆发期,一样是通道类业务,银监会管的信托机构是受到净资本约束的,而证监会管的券商和基金子公司就没有,那这样一来,券商和基金子公司因为监管不同就占优势了,相当于成本低,就可以压低通道费。信托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也许本该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被别人抢走。这算不算一肚子苦水?

  苦水之二是,各金融监管部门,经常一开绿灯,大家都开;一踩刹车,大家都踩,这中间甚至还有那么点竞相来看谁的监管更有力度的意思。可这同向效用集中叠加,对机构而言未必是好事。

  比如2016年前的一波鼓励金融创新的浪潮,前有银监会放行了银信合作,后有证监会放松券商资管业务;而到了当前金融风险积聚的时候呢,监管部门又开始竞相来收紧政策。4月份的债市因市场恐慌情绪而出现震荡,背后就有监管竞相收严对机构监管的因素。

  好在,通过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升级版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已是呼之欲出,金融监管体系将从分业监管和机构监管,走向功能监管。

  功能监管看的是业务性质,而不是机构性质、或者说牌照性质。这样的监管框架体系一旦形成,监管的协调性就会变高,金融机构资产组合总体风险变得容易判断,可以避免重复和交叉监管现象的出现,也能为金融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