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鸿兵: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究竟是什么?
2017-07-18 10:09:00 来源:搜狐财经

  ▲

鸿学院微课堂问答

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究竟是什么?

  ◆文 | 宋鸿兵

Q

学员提问:我国未来在亚欧经济整合的过程中,会不会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也形成单一化的孤岛型经济,产业链成为外国企业的附庸,就业向第三产业大规模转移?

A

宋鸿兵答:这位同学应该是看了最近一期(133期)的《鸿观》,我在这期节目中分析了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它们就是出现了这种情况。

斯洛文尼亚要好一些,因为它传统上很重视发展工业,但也出现了“经济孤岛”的现象。它的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业、制药业都比较发达,即使放在整个欧盟的市场中去竞争,也能有立足之地。但这些行业的带动作用太小,它就像一座“经济孤岛”,耸立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海洋中,其它行业都是低端的,以服务业为主,比如旅游业。所以它仅有的少数高端行业必须依赖外部市场,一旦外部市场出现波动,它就会受很大的影响,这种情况在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就体现的很明白。

克罗地亚的情况更糟糕,只剩了低端产业。因为克罗地亚人传统上没有斯洛文尼亚人那种经商的意识,所以前南斯拉夫解体后,它要加入欧盟,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给它开了一系列私有化的药方,它国内的这些重要企业、重要资产都被外国人买走了。克罗地亚在那之后经历了“去工业化”的过程,现在中东欧那些刚刚加入欧盟、准备加入欧盟的国家也正在和即将经历这种过程。

它本国的工业体系因为没有那么强的优势,原来在本国内还能有销路,但是一旦加入欧盟,面临质优价廉的德国货,这些企业就会溃不成军,要么倒闭要么被收购。被收购如果能继续生产可能还有翻盘的机会,但有些企业被收购后直接就关停了,工人也就失业了,这样它本国的工业体系一样也完蛋了。

这两个国家由于国内市场太小,分别只有200万和400万人口,所以国内市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正是因为内需不足的原因,这两个国家对外部市场是高度敏感、高度依赖的,它只能靠外部市场。

成为外国附庸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沃勒斯坦在《现代世界体系》里说道的核心国家、半边缘国家和边缘国家,后两者向前者提供原材料、初级产品,并消费前者的工业制成品。最大的一块利润被前者赚走了,而且它的能力会随着技术进步变得越来越强,后两者只能停留在简单重复的产业链低端。

中国跟它们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印度这种人口大国,人口规模巨大,市场潜力也巨大。所以一个企业能够在国内市场生根,向市场深度方面不断去挖掘。即使是很小的品类,很小众的市场,但乘以人口总数也足够养活一个行业了。比如淘宝上很多店铺,它的品类很窄,可能只卖餐具、只卖内衣、只卖拖鞋,但因为它依托全国十几亿人的市场,所以总销售额、总利润也可以做到很高。而且有了利润之后,他还可以投入研发,不断升级进步,这就不再只是简单重复的“保姆经济”模式了。只有人口大国,或者有这样潜力的国家,才有希望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不至于被挤平压扁。

但还要避免满足于只做服务业。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强,这很好,但做服务业很难让你拥有能够不断升级进化的能力。像印度,它的电话客服产业很发达,西方国家都把这些业务外包给印度企业,但是未来人工智能实现了,大部分客服工作都实现自动化了,电话呼叫中心就会消失,至少是规模极度缩小,就像BP机没人用了寻呼台也会消失,这个产业自然就消亡了。服务业很重要,但只有服务业就不行了。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