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创新论坛:回归金融本源 服务实体经济
2017-06-16 16:06:00 来源:搜狐财经

  由《银行家》杂志、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银行家研究中心、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中国金融创新论坛暨“2017中国金融创新奖”颁奖典礼于2017年6月15日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举行。

  本届中国金融创新论坛将以“回归金融本源 服务实体经济”为主题,来思考金融创新的本质,检讨近年来中国金融创新的得失,分享正当金融创新的经验,寻求正当的创新路径与方法。

  近年来,中国金融业积极适应供给侧改革,在服务“三去一补一降”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改革和服务实体经济上做出了许多创新。然而,不可否认,一些金融创新存在着“脱实向虚”和监管套利的倾向,加大了金融泡沫和金融风险。在201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中央一直强调金融应当“脱虚向实”,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宗旨。为此,一方面,中国银监会发出了《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对银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和量提出了具体指导,另一方面,又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强金融监管的措施,强化了对监管检查力度,对“三套利”“三违反”“四不当”等各种金融乱象进行专项检查。

  事实上,中国银行业的转型与创新,只有围绕服务与助推实体经济这一核心命题,与实体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紧扣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培养真正的竞争能力。目前,不少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机构在这些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

  “2017中国金融创新论坛”上午论坛以“回归金融本源 服务实体经济”为主题,围绕当前我国的政治经济热点话题,诸如“供给侧结构改革”“一带一路”“普惠金融”“绿色金融”“PPP”等中央所主导的大型国家战略展开讨论。与此同时,作为经济的核心内容,金融业如何支持战略发展以及在此过程中金融机构如何创新等话题同样也是本届中国金融创新论坛的核心议题。

  《银行家》杂志社副主编、外交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欧明刚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人民银行参事、调查统计司原司长、博士生导师盛松成、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荆林波、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章更生、交通银行公司业务总监郭莽、招商银行党委委员、北京分行行长汪建中、北京银行董事长张东宁、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颖晖、百度副总裁张旭阳、郑州银行行长申学清、邯郸银行董事长郑志瑛、安永华明会计事务所大中华区金融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忻怡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论坛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金融市场部原总经理党均章主持。

  论坛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就金融应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表了真知灼见。

  “本届金融创新论坛的主题是回归金融本源、服务实体经济。选择这个话题,是基于当前的严峻的背景。”《银行家》杂志社副主编、外交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欧明刚在致辞中表示,一方面,我国金融业的扩张速度过快,金融资产膨胀过快,不同金融业态渗透同质化加强,全民金融“狂热”所带来的金融风险的累积和放大;另一方面,我国实体经济的融资条件并没有得到改善,“融资难、融资贵”的老大难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缓解。2017年是次贷危机十周年,在此背景下金融监管的加强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他认为,基于监管套利的金融创新是没有生命力的,相反,金融创新应当着眼于是否能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金融创新是否能让金融服务变得更加高效;是否能提升金融的普惠程度,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与此同时,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应当致力于为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活动创造一个健康的制度环境。

  “目前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而大部分第三产业供给不足,如教育、医疗、养老、科研等等。”中国人民银行参事、调查统计司原司长、博士生导师盛松成在会上指出,其一,第三产业在我们国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上升,我国第三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广阔;其二,第三产业是我国未来改革的重点,“未来需要积极推进第三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第三产业对内、对外开放,释放改革红利,真正实现稳增长、促内需、调结构。”盛松成如是说。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我们应当正本清源、顺势而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荆林波首先从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角度进行了阐述。他指出,在最近三十年中,中国经济腾飞了,但是全球的经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现在金融脱媒不断加剧、制造业服务化,以及最重要的就是金融的服务化、产业的金融化。所有的这些都对我们经济政策的顶层设计形成了挑战,因此,我们应首先“正本清源”,做好对重大问题的顶层设计。其次,顺势而为。今天任何一个金融机构都不可能逃避这场“革命”,银行也不例外。银行传统的信息优势、信用优势和风控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因此银行应当勇于直面困境,积极创新,顺应当今的发展趋势。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章更生就普惠金融创新为主题进行了发言,他认为,普惠金融的推进,迫切地需要金融创新来打破信息或地理空间的限制。第一,创新是推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金融的覆盖性,普遍性和满意度。第二, 金融技术为普惠金融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动力。普惠金融创新主要体现在整合信息资源、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网络、创新全流程线上融资模式等几个方面。第三,发展普惠金融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社会各相关方面共同努力,从战略方面推进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

  交通银行公司业务总监郭莽认为,当前我国的银行业面临经济新常态、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等一系列挑战,这都对金融业加快创新步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我们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不断寻求新的增长点和驱动力。他同时指出,我国商业银行深化改革的目标是要探索更合理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推进商业银行内部经营机制改革和经营模式转型创新,商业银行创新的最终落脚点就是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即是金融创新的起点,更是金融创新的最终归宿。

  “我们悄然走出了现代,进入了一个新的无名时代,充满机遇、危险和挑战的新领域将随之出现。”招商银行党委委员、北京分行行长汪建中以管理大师德鲁克的这句名言作为发言的开场白。他认为,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信息不对称问题正在逐步淡化,商业银行利用信息不对称以赚取差价的经营模式将难以为继,这其实是源于技术进步对于商业模式和人们思维方式所造成的根本性的改变,传统的商业银行正遭遇着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解构”。而银行未来零售业务的发展将呈现出三个趋势。第一,智能化,零售业务将从传统的“广播”模式转变为更个性化的“应答”模式;第二,融合化,即,线上线下的融合、人和机的融合;第三,人群的普遍化,银行应在交易服务层面上进行延伸,为客户提供更加透明高效的信息服务。

  北京银行董事长张东宁从认识,实践,思考三个层面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进行了主旨发言。他认为,从认识层面来说,实体经济是中小银行的发展之本,是中小银行生存的土壤。因此,中小银行应摆正实体经济是金融之本的认识,深耕区域市场,打造自身的特色品牌。在实践层面,中小银行应首先构筑服务实体经济的长效机制;其次,中小银行应切实推动服务实体经济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的问题;再次,中小银行应努力锻造自身特色,满足实体经济差异化的金融需求;最后,中小银行应探索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模式,应当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线下服务的有效融合。就思考层面而言,中小银行想更好更快地发展,还是应当以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其经营的根本目的。

  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颖晖认为,金融科技与消费升级构成了普惠可持续发展的双重驱动力,前者为普惠金融提供数字驱动力,后者为普惠金融提供长久驱动力。普惠金融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就是资金端的普惠和资产端的普惠,在资金端,以数据处理为显著特点的金融科技,一方面可以扩大普惠金融的范围,另一方面可以将降低普惠金融的成本;就资产端的普惠而言,消费升级为普惠金融营造了可持续的发展场景,也创造了多样化的普惠金融资产。

  百度副总裁张旭阳认为,技术进步推动了新的金融业态的涌现,金融也变得更加包容和普惠。首先,首先技术发展使线上线下融为一体,共同形成一个世界。其次,新技术,包括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为金融带来了新的模式,在金融领域架设起了更好的架构。通过金融科技的力量,金融服务的效率得以提高,并由此将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模式和方式。

  郑州银行行长申学清指出,创新已经位列国家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他认为,银行业的创新应做到以下三点:首先,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其次,创新应革故鼎新,主动去适应新思维、新模式;最后,创新应接地气,“实践当中方见真情”,申学清如是说。

  邯郸银行董事长郑志瑛结合邯郸银行的实践发表了主旨演讲,他以邯郸银行的“快乐银行”为例,总结了邯郸银行践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一些有益经验:第一,创办快捷银行,减少客户排队等待时间;第二,推行贷款限时办,减少企业的贷款审批时间;第三,创建优势银行,提倡优质服务;第四,创建夜市银行,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务;第五,创建现金银行;第六,创建公益银行。

  安永华明会计事务所大中华区金融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忻怡认为,中小企业代表了实体经济当中具有鲜明特征的一部分,为其提供金融服务,创新是关键。金融机构通过创新来服务中小企业,离不开当前的整体大环境,而数字化恰恰为中小银行金融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机遇。此外,银行应推出什么样的新产品、推出何种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是我们银行未来创新、改革和致胜的关键。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