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持新规给股民吃定心丸,资本玩家陷穷途末路?| 小巴问大头
2017-05-31 08:47:00 来源:搜狐财经

  

点击上图▲成为会员

超过17万人在听

每天半元钱,听吴晓波说世界万千

  文/巴九灵 (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刚刚过去的端午,很多人都没能安心过节,因为假期前一天,证监会发布了一个重磅消息——《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沪深交易所同步发布实施细则。

  小巴列出几条重要内容:

  ①大股东在连续90日内,通过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数量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

  ②减持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的,在解禁后12个月内不得超过其持股量的50%;

  ③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在连续90日内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且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

  不仅关乎股东的重大利益,更关乎散户们的“钱袋子”。面对新规,目前出现了两种声音:不少人欢呼“支持减持新规,挺刘士余主席,保护中小投资者。” 不过,也传来另一种声音:“这算哪门子利好,朝令夕改不是市场,这是股市治理的倒退。”

  为何在这时出台减持新规,给各个利益方又将带来怎么样的重大影响?小巴采访了几位大头,来听听他们的观点。

  

吴晓波

财经作家

“面对新规有人欢喜有人愁

中国股市将不再是投机者的天堂”

  在过去的半年多里,中国的A股市场经历了持续下跌的震荡,但A股上市公司被重要股东减持了750亿的资金,其中有103家上市公司遭遇了重要股东清仓似的减持,也就是说在熊市中仍然有人赚了很多钱。

  新规对各利益方都造成了新的约束条件:

  ①对于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大股东来说,清仓式减持已经不太可能了,因为每三个月的减持量被严格控制在1%以内,他们要割散户韭菜的速度大大下降。

  ②对于VC和PE机构来说,在过去几年里,这些公司通过推动上市公司的并购以及参与IPO等方式获得了大量的股份,新规让其退出速度开始下降,由此会极大影响上市公司的估值。甚至有人认为那些垃圾股的壳资源价值会被继续低估,最终回到一钱不值的底部。

  ③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在过去几年里,它们做了A轮、B轮、C轮,新规让那些投资公司的退出效率下降,所以融资会变得更加困难和谨慎。

  

  所以证监会送出的这个大粽子,有人欢喜有人忧。投资界朋友、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观点是:

  ①过去通过IPO上市讲故事,在公开市场融资,把估值推到天上去,然后逢高出货,再接着讲故事,再融资再推高股价再出货,这样的游戏好像玩不下去了,所以好好做企业成为了新的选择。

  ②随着故事越来越难讲,资本市场上那些认真的好企业将会水落石出,得到投资机构更多的青睐。巴菲特所谓的价值投资真的有可能来到中国这个市场上。

  在过去的这一段时间,本届证监会在IPO上的大胆放闸,以及监管政策的频繁出台,可以说是两个非常鲜明的特色,因此也遭到了很多的诟病,甚至很多人对本届刘主席非常不满。

  在我看来,目前所有的阵痛其实都是去泡沫化的过程,中国的资本市场本质上并没有改变投机的特点,在未来中国的股票市场将不再是投机者的天堂,这一点基本上是可以被肯定的。

  

黄生

喜投网董事长

黄生看金融公众号创始人

“对‘大小非’利空,对投资者短期利好”

  对于减持新规,我认为最重要的特点是:

  ①拉长了时间,一年之内不能减持解禁规模超过50%;

  ②堵住了漏洞,过去通过各种过桥然后减持的漏洞堵住了;

  ③先颁布定增新规,然后再颁布减持新规,从源头控制,从出口限制。

  尤其是第三点,才是这次政策的连贯,先是在今年年初颁布了新的定增方法,从源头上大大降低了定增的规模,从源头上堵住了天量“大小非”涌向市场。到了五月底,开始颁布减持新规,限制了减持规模,使得对市场短期冲击大大降低,缓解了市场的压力。

  以上这几点,对市场是短期利好,也反应了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国家对于3000点一带是非常看重的,还是希望能够稳定。

  最近市场持续下跌,股民的情绪比较低落,因此在这个时候公布减持新规,毫无疑问有救市维稳的意思,也体现了管理层对市场的保护。

  

  这个规定出来后,对于“大小非”来说,肯定是利空,实际上将他们解禁的道路封得小小的;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无疑是利好。

  但是,中国股市的健康和完善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不是靠一个减持新规就能完全将市场带到一个新高度的,必须要全面、体系的制度化建设。

  尤其是在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方面,必须要完善并坚决执行,否则大量新股上市,但是退市却很难,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只有有进有退,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股市才能长期健康。

  

郭士英

一德期货首席经济师

经济金融专家

“规则说变就变

市场信用被随意的行政干预所降低”

  此前,对刘主席上任后施政思路的揣测,其实暗自坚定了我对后市继续看空的基本框架。但必须要说,此后IPO的数量和力度以及监管风暴的强度等,仍然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

  对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和处境的漠视,是引发社会不满和业界争吵的根源所在。“以暴制暴”“以毒攻毒”,股市文化不怕上行下效吗?这如何能有市场的平稳和健康?对此,监管部门不可不察。市场越来越大,当局更要在今后警惕人治之弊端。

  

  这个假期爆出一个“大利好”,坚定了我对后市更加看空的认识。这算哪门子利好?原因如下:

  ①我认可一个基本规则,即限制流动性必然带来资产估值水平走低;

  ②规则说变就变,市场信用被随意的行政干预所降低,增加了投资者的不安全感,抛售压力会不减反增;

  ③限售本身即代表监管部门对熊市的确认和对后市的不乐观,否则不会违背信用地人为干预;

  ④三公原则、法治精神和监管原则,在舆论压力面前轻易妥协和被践踏,凸显出中国股市的深刻弊端,后面还有何等治标不治本的作为,根本无法预测。

  从周期的角度,无论实体经济还是金融市场,坚持2019年之前 “不找底”,只相信周期和趋势的力量。

  

郭施亮

财经评论员、专栏作家

“若上市公司的上市动机不纯

股市会沦为它们抽血圈钱的机器”

  从这一次减持新规的内容来看,对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渠道给予了明确性的约束规定,而且就连减持数量、减持时间、适用范围等内容给予了完善。除了大股东、董监高外,特定股东同样会纳入监管范围,而定增解禁受到明显压力,集中式、清仓式减持受到了约束。

  但是,这种利好属于阶段性的,较难起到市场反转的刺激作用,而股市违法违规成本依旧有待提升,且近期系列的减持新规,或许会把市场抛压后移,后续仍需关注更细化的规则变化,防止更隐蔽的变相减持行为发生。

  对于A股市场而言,在IPO新规之下,取消了预缴款申购机制,取而代之的是中签后再行缴款的方式,实际上意味着IPO适度发行,本身并不是最可怕的,而其可怕之处还是上市之后的系列再融资、限售股解禁等风险。

  

  然而,纵观多年来的市场状况,新股上市后不久,业绩变脸现象频繁上演。随之而至的,则是一系列限售股减持的风险,部分高管还不惜提前辞职,来规避解禁减持的约束,而这系列行为,也恰恰体现出上市公司大股东、高管,并未把主要心思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提升经营等核心问题上,却总想着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一夜暴富的目标。

  而上市公司的上市动机不纯,往往注定其不会真正回报投资者,而是借助资本市场来实现自身财富的暴涨目标,股市也只会沦为这些上市公司的抽血圈钱机器。

  因此,从此次减持新规来看,其本意还是在于进一步堵住变相减持的漏洞空间,减缓市场脱实向虚的风险。不过,对于A股市场来说,多年来减持密度高、减持预期强烈的上市公司,往往并不是理想的投资标的,而这也反映出A股上市公司的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仍以实现一夜暴富为目的。

  至于真正优秀的上市公司,大股东、高管增持欲望反而远大于减持的欲望,而从格力电器、贵州茅台等优秀上市公司的案例来看,通过资本市场的不断增持,长期持有,才是最有效的资产增值方式。

  资本市场既要靠政策维稳,又要靠数据发现规律。小巴准备了一份《2016资产证券化市场年报》,看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体量和典型案例,全面了解趋势,成为行业的先行者。新锐会员可免费阅读。

点击下图▼阅读报告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