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大清:科技让穷人和富人处在同一起跑线
2017-05-24 15:47:00 来源:搜狐财经

  文/叶大清

  日前,《我是范雨素》突然火爆网络,文章作者是一位70年代前期出生的北漂育儿嫂,她及家人的苦难生活可以说是那个年代许多农村娃的缩影。他们当中许多人天资不错,不少却因家境贫穷,拿不出几百元学费最终放弃求学,未能跳出农门。

  随着改革开发的推进,中国用30多年的时间走完英美一两百年的经济发展历程,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代在变迁,不变的是,农民、学生和个体户依旧是弱势群体,特别是在金融领域。时至今日,一年几千元的学费可能对不少农民家庭仍是一笔巨款,每年入学季,因交不起学费放弃读大学的新闻屡见报端。

  借不到钱 8亿农民为什么被银行“选择性遗忘”?

  2016年,“借贷宝”的一份10G“裸条”压缩包在网上流传,其中包含了167名女大学生的裸照及视频,把非法校园贷等问题推向风口浪尖。不久前,厦门华厦学院的一名大二女生因深陷校园贷无法偿还57万巨额债务而选择自杀,令人不胜唏嘘。

  频频爆发的校园贷乱象,折射出本就需求旺盛的大学生对资金的渴求。这一市场有多大?有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达到4524亿,同比增长4.7%,其中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已突破800亿元。

  正是由于银行的“不作为”,将校园放贷市场这块肥肉拱手让与近年迅速崛起的校园分期机构、P2P平台。

  事实上,当年银行业也曾以信用卡的形式进军校园,后因高注销率、高睡眠率、高坏账率等乱象,随着2011年银监会下发的一纸《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校园信用卡便淡出了大学校园。针对校园贷引发的高利贷、“裸条”、暴力催收等恶性事件,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进行了反思,批银行在为大学生提供金融服务上不作为,呼吁“校园贷要开正门”。话音刚落不到一个月,多家国有银行纷纷宣称回归校园贷款业务,推出“快贷”类信用贷款产品。

  监管层在反思,其实作为金融业从业人员,我们也要反思。过去几年,我曾在公开场合多次抛出这样的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可以结婚,可以生小孩,还可以服兵役扛枪打仗,为什么就没资格拥有一张自己的信用卡呢?我们的农民怎么了,个体户、小企业主又怎么了?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不应该把他们“选择性遗忘”。

  在中国,我们的高铁、高速总里程均居世界第一,3G/4G网络的覆盖率在某种程度上已超过美国,基础设施的完善,让电商下乡,实现农民“买卖天下”。在网络覆盖和智能手机普及的条件下,华盛顿议员的硬件条件和中国西藏的一个农民是完全平等的,甚至华盛顿议员的上网速度还赶不上我们的农民。

  可是我们金融体系还没有下乡,有人说,“中国没有金融不平等,就是歧视农民”。当城镇人口正在面临信用卡滥发的过度授信难题时,中国8亿农村人口大多没有一张像样的信用卡,甚至连基本信贷行为都无法进行。因为银行认为,农民不是一个有稳定流水的“职业”,农村宅基地住宅不能用来抵押。当农民有需要购置大件物品时,除了动用自身积蓄,抑或向亲戚借款外,还会向村中的民间借贷寻求帮助,月息通常达到1.5分-2分,甚至更高。

  作为一位长跑爱好者,有一次我在湖南农村跑步30公里,被新农村建设深深地震撼:水泥路修到家家户户门口,很多村庄都是小洋楼,有的盖得像城里的别墅,不少院子里还停放着小轿车和生产工具。据我所知,这样的景象在南方较普遍,今天的农村早已摆脱昔日贫穷落后的面貌。我不禁思考,农村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传统金融机构为什么还用老眼光看待我们的农民?中国农民的住房拥有率超过90%,为什么不能拿到信用卡?

 

  我想,传统银行之所以思维固化,没能跟上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脚步,是因为金融界长期遵循“二八”定律,银行永远是晴天送伞的人,更愿意给国企、“铁公基”或富人提供贷款,而长期将金字塔底部的农民、大学生等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排除在外。这正是目前中国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80%的老百姓和小微企业不能从传统的金融机构获得金融服务。

  科技将让金融服务由“二八”覆盖“八二”

  在过去十年,中国的零售在线化成绩斐然,电商已经高度渗透到普通人的生活。2016年中国电商零售总额占社会零售总额15%,已超过美国。相比之下,中国的金融在线化就远低于美国,金融服务目前覆盖率仅为约20%,而美国为75.6%。

  我乐观的预测,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中国的金融在线化未来将会比电商在线化渗透率更高,到时通过手机借钱、理财会变得和电商一样司空见惯。这一天不会太远,因为在移动支付方面,如今“扫码支付”已成家常便饭。菜市场、街边煎饼果子小摊等都有醒目的二维码支付标志,中国的卖瓜老太潮过硅谷精英!

  中国正向无现金社会快速转换。数据显示,2016年非现金支付业务1251.11亿笔,金额达3687.24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业务笔数共发生257.1亿笔,同比增长85.82%,支付金额也达到157.55万亿元;信用卡市场方面,去年中国信用卡跨行交易总额达17.4万亿元,但增速下降了17.2%,活卡率由上一年的39.3%下降至37.6%。

  两组数据,一边是移动支付快速增长,一边是信用卡活卡率、跨行交易总额增速下滑,一增一减中,说明在城镇人口信用卡需求趋于饱和的背景下,新兴支付方式正在冲击传统信用卡市场。其实微信支付加上腾讯微粒贷,就是变相的“信用卡”,打破银行信用卡“三亲”面签监管限制,实际上已经给了所有人一个机会。

  一些创新消费金融公司、P2P公司,通过APP可以让用户获得贷款、申请信用卡、买理财。所以我们要肯定阿里余额宝、腾讯微粒贷、平安陆金所、宜信等这类公司及产品的社会价值。“互联网+金融”是天生的跨界,打破阶层界限,让草根大众也能借到钱。

  在第三届中国金融生态城市遴选启动仪式上,我有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科技,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在颠覆传统金融服务方式,不仅让富人与穷人、城里人与农村人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也让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在零售金融方面,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运用,要让中国的城乡二元化结构变成一元化结构,让金融行业从“高大上”走向“平民化”走向普惠,要让原来未被银行服务80%的人能够高效、低成本地享受金融服务。

  据CNNIC最新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我国农村网民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2.01亿,占27.4%。这一比例还在随着“宽带下乡”的推进、智能手机的普及而加速增长。中国网民结构继续向低收入、低学历人群下沉。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风控、机器学习、生物识别等技术,让农民获得金融服务,最终实现金融体系下乡,是完全可行的。(作者系融360 CEO)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