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后即焚
中国名校争夺战的白热化程度,已经到了“阶级斗争”,同时也说明中产阶层内部没多少阶层共识,更多的是“鄙视链”。
如果北京这一作法试验成功,并向全国推广,势必导致高昂的学区房价崩盘。
中国的中产如何晋级?不是在有限的资源上相互抢夺,而是大家一齐推倒那些墙,让中产上升的空间和机会多起来。
日前,一篇《成都小区里的阶级斗争》暴露了中产为学区房相互倾轧的困境。事情简单说就是,成都的几家小区都要争望江小学的学位。于是一位自称年收入50万的高档小区业主就写了这篇“阶级(层)斗争”的雄文称:“好一点的小学,暑假都有去美国的游学项目,花费至少要4万-6万元……我女儿5岁,每周我都请国学老师来给她教礼仪,每个月花费1万2千元……你们半年工资就没了。”“假如你连买学区房的财力底气都没有,也就不要指望通过划片给娃儿带来良好的教育。”无非是年收入50万的中产倾轧年收入10来万的小中产。
成都这个事件表明中国名校争夺战的白热化程度,已经到了“阶级斗争”,同时也说明中产阶层内部没多少阶层共识,更多的是“鄙视链”。
高昂的学区房价会崩盘吗?
北京已经开始实施“多校划片”新办法,即把原来一个重点对一个学区稀释为对多个学区,让其他“贫困地区”加入竞争名额。这实际上是对原学区房业主的利益剥夺——即使你买了高价学区房,将来也不一定能上重点,上了重点也要与其他小区子弟为伍。但这却顺应了90%的民意,因为大家都欢迎教育公平,摊分有限的教育资源。
如果北京这一作法试验成功,并向全国推广,势必导致高昂的学区房价崩盘。
中国的学区房是历史遗留问题,从权力划分资源转向市场划分的过渡。比如史家胡同小学,比如景山中学,比如北京十一中,现在大家可以去看一看,都是什么子弟在上。早已不是权贵子弟了,多数是花了高昂代价杀进来的中产子弟。
学区房之争,如果过渡到了像西方那样的按房产税划分学区房,那么大家就都不会有意见了。但当前大家都说不清,都认为重点学校是属于自己的,“我花了高价钱,新人进来就是分摊了我的权益。”现在,学区房只能听任行政之手划来划去,料想“成都事件”以后不会少发生的。
这背后实际上是教育资源的短缺,以及未来晋升资源的短缺,阶层上升通道的短缺。于是高考竞争的前移,已经前移到了“幼升小”、“小升初”。
“谁说阶层固化了,向下的通道可是永远打开着”
清华大学教授李强采用“社会经济职业地位指数”,即收入、工作、声望甚至权力,综合对各阶层进行了一个划分,结论是:中国的上层人口比例为5.62%,中产阶层为19.12%,下层为75.25%。在这差不多20%的中产阶层中,有73%的人处于和下层接近的过渡、边缘状态。换句话说,有超过七成的中产阶级,随时面临着滑落到下层的危险。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产阶级都是社会阶梯上一群最奋力的攀爬者。他们一边攀爬,一边还要动脑筋,还要各种算计,各种担忧和焦虑。因为“谁说阶层固化了,向下的通道可是永远打开着”,一不小心你或你的孩子就会滑落到底层去了。
中产的问题无非就是老子、孩子、房子、位子还有身子。拼学区房就是这几大焦虑的集中体现。无论是老中产还是新锐中产,别说你思维多么国际化,都在为有限的名额去拼杀,短兵相接的事时常发生。
这次成都的中产倾轧实际上是大家为了房子,也是为了儿子在抢夺资源,于是发生“踩踏”事件——中产维权时大家一致对外,争重点学校名额时又“阶级斗争”了。
在中国,当中产需具备三种能力才能胜过未来:边奔跑边思考的自我迭代能力;原能力,即斜杠青年的多能力;抗打击能力,即复原力。如果自己跑不动了就寄希望于孩子,希望孩子能拼过别人。
但社会学认为,大的社会结构不改变,个人再努力都是无力的、有限的。
中国的中产如何晋级?不是在有限的资源上相互抢夺,而是大家一齐推倒那些墙,让中产上升的空间和机会多起来。
七 嘴 八 舌
“多校划片”的新办法如果向全国推广,你觉得是好还是不好呢?高昂的学区房价会崩盘吗?
欢迎到评论区留言,把你的看法分享给大家。
号外
老王真爱粉福利大放送!
前1500位购买王福重付费音频产品《重·点》,可免费加入老王本人的微信群。
和老王本尊交流的机会,你准备好了吗?
预备,开抢!
入群或咨询,请加小助理微信
福重小助理 小王 18410408038(可加微信咨询)
福重小助理 大王 18410403386(可加微信咨询)
5月20日、5月21日为免费试听期,欢迎扫码试听
- 本周热文推荐 -
关注功夫财经,回复「热文」,马上查看:
1.《时寒冰:信贷紧缩还会带来多少未知的风险?》
2.《肖锋:“幼升小考家长”划分出的社会阶层》
3.《财经麻辣姐:讲真,你这辈子就是吃了“太努力”的亏》
小惊喜:
后台回复「卡片」,获取小师妹精心为你制作的今日卡片。
文章版权归“功夫财经”所有
欢迎转载分享
商务合作,请回复“合作”
▼点“阅读原文”,听王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