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土地的深情凝视
2022-08-10 11:48:00 来源:荆楚网

电影《八步沙》根据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真人事件改编摄制,旭泽执导,于7月8日在电影频道首播。影片以“六老汉”治沙造林事件为故事发展背景,以第二代治沙人高远为中心,将高远在个人理想与子承父业间的情感选择及其心灵成长置于前景,在与其父高岭贤两代人之间的情感羁绊与情感认同中,展现了一段自20世纪80年代始、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人在故乡坚持治沙造林的生存抗争史。

从视听语言的角度来说,影片在高父进入沙漠探寻水源、高远去沙漠寻找高父并与其相拥、“六老汉”扛着树苗和铁锹进入沙漠、高远与小伙伴继承父业在沙漠中手拿铁锹站立以及奔赴胡杨树下取出童年心愿盒等多个叙事段落中大量使用远景、大远景,通过仪式化的象征语言将人置于漫天无垠的黄色沙漠和胡杨林中,一方面呈现出西北地区独特的地域空间、地域风景以及恶劣的生存环境,构造出影片独具一格的苍凉美学;另一方面远景、大远景的镜头构图,在凸显人之于大自然的渺小的同时,也反衬出治沙人无畏不屈的精神特质与精神信仰。

作为西部电影,《八步沙》在物理空间上的西北地域风景、社会空间上的个体生存困境、诗意空间上的沙漠文化想象等多个空间维度上,构造出影片独具一格的苍凉美学。片中以“六老汉”为代表的治沙人在西北苍凉大地之上铸造出万亩“沙漠绿洲”,其背后彰显的正是治沙人对土地和故乡深沉的精神眷恋和生命信仰。

作为生态电影,《八步沙》不仅通过对场所、地方和空间的重新想象来参与探讨现代化进程中被忽略的现代性问题——生态问题,更通过生态问题反观人类生命存在的状态,以此建构人类与土地、自然对话的公共文化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电影关乎人的问题,而这正是生态电影的根本意义所在。

在细腻的情感故事和强烈的生态意识背后,《八步沙》折射出对生命的反思,对精神的追寻。高远想要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去城市读书工作。这是他个人在原始生存冲动之上的精神追求。然而,这种对精神的追寻与他作为生物的原始生存冲动发生了强烈的碰撞冲突。经历了高考失利、照相馆被黄沙摧毁、父亲被黄沙掩埋去世等事件后,高远的精神生命追寻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由出走转变为留守,由向往城市转变为回到家乡继承父业治沙造林。这一重大的情感转变从表面上看是高考失利后的被迫选择。但如果我们细究影片叙事的内在情感逻辑,就会发现高考失利只不过是外在原因。而高远情感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在精神上对父亲的理解与认同、对土地的眷恋。片中高远在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和体验之后,将自己的精神生命追寻与社会生命追寻融为一体,从个体上升至集体,由个人情感扩展至社会情感。影片的生态意识与生命表达在此刻达成一致,高远的社会生命及其价值向度也在情感转变后的归乡治沙中得以重新激发与二度展开。如此一来,影片完成了文本之外更多的社会意义表达。

总的来说,《八步沙》以高远这一个体的心灵成长史为中心,展现了以高远、高父、“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治沙人的精神世界与生命信仰,不仅给观众留下了一段宝贵的中国西部治沙人的精神史诗,而且为丰富中国生态电影、中国西部电影提供了更多想象的空间和难能可贵的艺术探索。(作者:饶曙光,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