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暗河”拦路,“防护盾”助地铁站稳稳当当穿越
2018-09-13 08:44: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12日讯(记者郭佳 通讯员袁永华)地铁站正好建在地下“暗河”上,为了保证地铁隧道及地铁站稳稳当当,地铁建设者们干脆给地铁站地下区域加了一道“防护盾”,免受外界复杂地质环境的影响,保障乘客安全。
  这座倍受关注的地铁站是地铁11号线的未来三路站。记者在现场发现该站和别的站没有什么区别,站厅干净整洁,每项服务设施井井有条。殊不知,因其在的位置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车站,为了解决施工难题,光组织专家研讨会就达15次,请知名的勘察大师范士凯现场指导就达五六次。
  这个难题就是大家最常见的泉水“惹的祸”。
  众所周知,地下水是常见的地质特征,有些地方地下水丰富、水压很大,就会喷出地面,形成泉水。未来三路站附近就有一个泉井村,村里有个活灵泉,至今村里的村民还在用这里的泉水洗衣做饭。这对村民是件好事,对地铁施工者而言就是头疼到裂的大难题。
  岩溶是武汉较常见的地质,对于地铁建设者们来说岩溶早就是小菜一碟,一般采用的方式是对岩溶部分采取注水泥浆的方式加固。然而,未来三路站全长371米,其中就有227米的岩溶,且这里的岩溶水量大,流速快,水压也大,喷出地面成为泉水,在地下奔流而过形成暗河。常规水泥浆注入后很快流失,根本没办法固定。如果固定不牢,势必造成地基不稳,无论是对地铁隧道还是车站,都会造成威胁,影响安全。
  专家们反复论证后找到一系列解决方案。一方面对多且急的地下水采取外截内排的形式,通过止水帷幕施工工艺,减小水的流速,将大部分水拦截排至地铁站区域之外,方便水泥浆能注入固定;另一方面,在地铁站周边密密麻麻打下27处围护桩,护桩数量是同等地铁站的5-6倍,相当于给整个车站加了一个防护盾,将复杂的地质环境排除在车站之外。
  这一系列的处理方案解决了岩溶水高承压性、水量补给充足而又无法降水的难题,避免了建设期间可能出现岩溶塌陷和基坑涌水的风险,加上各处设置监测点,实时监测数据变化,整个施工过程未出现监测预警情况,都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编辑:金鑫】
  (作者:郭佳)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