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酒店“转舵”办亚心医院,他做成不可能完成的事
2018-07-22 09:42:00 来源: 汉网-长江日报

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批扎根武汉的港商,武汉亚洲实业集团董事长谢俊明在亚心医院办公室 记者 肖僖 摄

长江网7月22日讯(长江日报记者文涛 通讯员胡学英)1984年6月29日,武汉市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时任市长吴官正宣布:敞开武汉三镇大门,对外开放市场,欢迎国内外客商开发投资。

次年,香港人谢俊明受客户邀请来武汉看看。因为一系列的机缘巧合,他成了首批来汉投资的港商之一。

“这33年,我在武汉做成了三件事。”7月14日,在武汉亚心医院7楼董事长办公室,谢俊明面对长江日报记者娓娓道来。他说,因为改革开放赋予了每个人无限的可能,所以他始终坚信事在人为,做成了在外人看来不可能做成的事情。

第一次来就押上“10套房子”

  “我把自己的未来交给武汉”

上世纪80年代初,谢俊明在广州做建筑装饰材料进口贸易,其中一位客户是武汉人,来自“中国房地产江岸公司”,这家国企是武汉改革开放后第一家房地产公司。因为合作很愉快,谢俊明和客户成了朋友,对方邀请他到武汉来看看。

1985年夏,谢俊明乘机抵达武汉南湖机场,入住汉口的江汉饭店。江汉饭店是当时武汉能够接待外宾的少数几家宾馆之一,客户提前一个月才订到房,每天房费20元外汇券。

武汉人的好客、爽朗,给谢俊明留下很好的印象。而他最大的感受是“武汉像发生了地震一样”,因为夏天的晚上大街小巷都睡满了人(他幼年曾在北方生活,只有发生地震了,人们才会睡在街上)。

或许是老天爷想把谢俊明留在武汉。他准备返港时,却发现买不到机票,火车票也只有两天后的。

接下来的两天,朋友陪谢俊明四处“逛吃”。在老通城吃豆皮的时候,朋友聊起正在筹办一家与香港合资的装饰公司,注册资金100多万元,注册成功后,港方资金迟迟没有到位,若再晚公司可能面临注销。朋友问谢俊明有没有兴趣。

谢俊明回忆说,那个时候注册合资企业很不容易,湖北全省获批的只有4家,在广州那边申办,至少也得一年多才能办下来。更重要的是业务契合度高,“可以做装饰、建材,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

当天下午,市外经委、市工商局、武汉海关相关负责人上门商谈。有人提出,如果合作,会不会又出现资金不到位的情况?谢俊明果断把这次在武汉准备收回的30万元货款“押”了上去,“如果我不回来了,这30万元你们就没收;如果我回来了,就作为注册资金的一部分”。

谢俊明说,当时在武汉买一套房还不到3万元,这样的承诺足见合作的决心。

1986年,谢俊明再次来到武汉,亲自打理合资公司的业务。这一次,他下定决心:把自己的未来交给武汉。因为他坚信,“武汉以后肯定是个不得了的地方”。

同行断言亚心活不过3个月

  “他们看到数据,我看到了需求”

谢俊明说的“三件事”,分别对应着3个曾在武汉改革开放史上开风气之先的地标:汉港大厦、亚洲大酒店、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汉港大厦是武汉第一个商品房项目,让谢俊明“第一次尝到赚了千万元的感受”。当时的市领导对他说:“你在武汉打响了港商赚钱的‘第一枪’。”

亚洲大酒店是武汉第一个四星级酒店,1993年开业时盛况空前,几乎每天爆满,每间房900元外汇券,还要加15%的服务费,一年收入达1.2亿元。

亚心医院原本是作为第二家亚酒筹建的。酒店还在建设中,谢俊明就发现,市场变了(武汉的星级酒店越来越多),需求也变了(入住率和房价开始下滑)。通过咨询和调研,他果断决定“转舵”,把建设中的五星级酒店改造成心脏病专科医院。

消息传出后,有同行断言,亚心的命运只有两种:3个月关门;被其他医院收购。他们的论据是,彼时全武汉一年心外科手术不到1000例,支架手术不到2000例,即使全部交给亚心,亚心也活不下去。

“他们都错了。他们只看到了每年所做手术的数据,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这个市场究竟有多大。”谢俊明说,“事实上,与周边区域(包括邻省)相比,武汉医疗资源优势很突出,辐射的人群非常庞大。”

19年来,凭借国内最顶级医疗团队、医疗与经营分离的先进管理体制和星级酒店式服务,亚心医院自主选择了第三种命运,年外科手术量排名全国前五,介入手术位列全国前十,还自建、托管了多家医院,把版图拓展到了国内外。

“这就是市场经济。你的市场在哪里,需求在哪里?不接地气,就做不下去。”谢俊明如是总结。

起名“亚洲”的秘密

  “武汉开放的胸襟让我如愿以偿”

当被问到为何要在企业名称中加上“亚洲”时,谢俊明坦言,这是希望自己的事业不局限于武汉,而是放到整个国际层面去发展。

谢俊明透露,当初申报企业名称时,被告知不能以“亚洲”二字冠名。他为此多次去市经贸委沟通。市经贸委负责人觉得这个想法很不错,而且谢俊明做事靠谱,于是专门派人去外经贸部争取。

谢俊明最终如愿以偿。他说,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武汉开放的胸襟。前进的道路上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限制,但事在人为,只要不断去努力尝试,总能找到突破的方向。改革开放40年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在决定把事业重心放到武汉之前,谢俊明曾请教过在国家计委任职的发小。发小打开一张中国地图,对他说:“你看,以武汉为圆心、飞行距离一到两小时为半径画圈,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基本上都在里面了。”

谢俊明认为,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对武汉的定位——国际大都市——非常准确。武汉将来一定是世界级城市,是高科技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他说,改革开放是一个进行时,经过了自东向西的发展,武汉已经被推到前沿,未来10年将是武汉起飞的10年。

  编辑:宗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