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总书记汇报的青山居民讲述“天天敲门组”故事
2018-06-11 08:44: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向总书记汇报的青山居民讲述“天天敲门组”故事

  要继续敲下去敲回邻里关爱

原棚户区居民吴传发(右)和胡秋生(左)讲述与习总书记见面的幸福时刻 长江日报记者许魏巍 摄

长江网6月11日讯(长江日报记者汪洋 余坦坦 罗斌 通讯员白洁 彭亚楠 刘丽菲)“如今的工人村,环境多美好,青山碧水映蓝天……”8日上午举行的第210期市民大讲堂活动,青山区青宜居社区居民吴传发与社区第十七网格党支部书记胡秋生登上市民大讲堂,向百余名听众分享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幸福时刻。

  总书记的平易近人让我们忘记了紧张

66岁的胡秋生说,2018年4月26日是他此生最难忘的日子。“总书记到达社区孵化器时,我是第一个与他握手的人。那一刻的激动难以言语,唯有紧紧握着总书记的双手,急切地想把我们棚改回迁后的幸福美好生活讲给他听,让他放心。”

本来有很多话想对总书记讲,但当总书记微笑着与胡秋生握手时,他却激动紧张得不知道说什么了。此时有人说:“总书记,我们有话要对您说。”总书记和蔼地跟大家说:“不急,等我一一握完手,就来和你们说。”多么慈祥、平易近人啊!胡秋生慢慢地忘记了紧张。

胡秋生向总书记介绍了“天天敲门组”志愿者队的工作后,总书记翻看了十几页“天天敲门组”志愿者的工作照片和记录本,高兴地称赞,并拍了拍胡秋生的肩膀,又一次与他握手。现场胡秋生清晰地复述了总书记说的每一个字:“这个事情看着小,但社区很需要,很管用。不错不错,你们辛苦了。”总书记鼓励志愿者们继续敲下去。

76岁的吴传发是当天第五位向总书记汇报的同志,他向总书记表演了自创的湖北慢板《幸福不忘共产党》。看完表演总书记赞赏地说:“湖北慢板我是第一次听,你演得很好。”

  慢板的创作源于棚改区今昔生活的对比

青宜居社区所在地原为棚户区,2015年12月完成改造,目前是武汉规模最大的公租房小区,也是华中地区最大的棚改回迁小区。

吴传发还记得,棚改前居住条件极差,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老鼠蟑螂到处跑,苍蝇蚊子满天飞。

“后来好了,党和政府对棚户区进行改造,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回忆起2010年第一次住进新房的情景,吴传发讲了段小插曲,在青宜居社区第一次乘坐电梯到12楼,因不知道如何操作,先按了10楼,然后再按2楼,结果电梯上去后又下来了。

说到这里,听众都笑了起来。吴传发说:“今昔的生活对比成为了我创作的来源,所以大家才说我的慢板原汁原味,句句都是生活。”

回迁居民住惯了平房,搬来后一些以前的坏毛病改不了。楼道里乱堆乱放、生活垃圾往楼下抛……邻里间经常发生矛盾。后来,社区组成了“天天敲门组”志愿者服务队。

2010年“天天敲门组”组建之初,包括胡秋生在内只有10名志愿者,现如今已发展到500多人,社区不文明现象变少了,邻里关系也更融洽了。

住在如今的高楼每天都想着感恩

主持人问两位老人,生活在青宜居社区,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两位老人都表达了同一个词:感恩。

在吴传发看来,慢板的创作和表演教育了群众,也教育了他自己。“我觉得做人首先要知道感恩,我一定要创作出更多更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充满正能量的好作品。”

胡秋生说,退休后至今,一直从事“天天敲门组”志愿活动,协调过很多邻里纠纷。有些老人的子女常年在外,他们信任地将大门钥匙交给“天天敲门组”成员,哪家需要帮助,“天天敲门组”就会马上上门。

“做这些不求回报,帮助别人让我很愉快。”66岁的 胡秋生表示,自己只有5岁,“我61岁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是我第二次生命的开始。”

胡秋生说,住在如今的高楼,每天都想着感恩,“我跟总书记表了态,要继续敲下去,把居民坏的习惯敲走,敲回邻里关爱。”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