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5月28日讯(长江日报记者李佳通讯员王以豪)27日,在第十一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光谷”国际生命健康产业博览会东湖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中科院生物专场上,6个项目转化落地光谷。
对接活动中,中科院13个生物类研究所积极参加,6个项目现场签约——来自中科院微生物所的人工智能设计超耐热葡萄糖氧化酶项目、光电研究院的生物农业智能植保无人机稳定系统、水生所的鱼类病原微生物检测试剂盒的开发、武汉病毒所的基于病毒相互作用宿主因子的抗病毒药物研发共4个项目与武汉企业签约,中科院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行了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投资意向签约,5个项目签约金额1.2亿元;同时,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正式签约,落地武汉东湖高新区。
同时,新型抗体类药物开发、呼吸道合胞病毒亚单位疫苗等142项生物科技成果现场发布。
中科院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截至目前,中科院有6个研究所29个团队160余人在光谷生物城创新创业,为光谷生物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而拥有国家级产业基地的东湖高新区是武汉产业高地,自2017年全市启动实施“四大资智聚汉工程”以来,东湖高新区和机构共承接了全市科技成果转化签约项目207项,占全市签约项目60%。
本次中科院生物专场活动由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局、武汉市科学技术局主办,湖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成果转化局、中科产业育成(湖北)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为第十一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光谷”国际生命健康产业博览会的亮点活动之一,也是今年东湖高新区与中科院武汉分院合作,共同举办的第二场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
链接>>>
全国成果为武汉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人工智能方法改造传统微生物过程
27日转化现场,来自中科院微生物所的“人工智能设计超耐热葡萄糖氧化酶”技术,与武汉新华扬生物有限公司成功签约,项目投入将达866万元。
葡萄糖氧化酶又称β-D-葡萄糖氧化还原酶,可以在有氧条件下专一性地催化β-D-葡萄糖,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用于饲料、葡萄糖酸盐、精细化工、食品、药品和保健品行业。这些都是农业生物过程,但中科院微生物所近年开始用人工智能技术升级这一传统产业。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其影响开始推广到生物制造领域,尤其是在其核心“芯片”蛋白质的设计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去年,美国化学会将人工智能设计新型蛋白质结构列为年度八大科学突破之首。而在中国,最早的尝试者之一就是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该所通过使用人工智能计算技术,构建出一系列的新型酶蛋白,实现了自然界未曾发现的催化反应,并在世界上首次通过完全的计算指导,获得了工业级微生物工程菌株,取得了人工智能驱动生物制造在工业化应用层面的率先突破。目前,该平台已完成葡萄糖氧化酶、木聚糖酶等重要工业应用酶的热稳定性改造。去年10月,相关成果入选《美国化学会志》在线特刊。
仅仅相隔半年,成果就将在武汉率先转化。承接转化的武汉企业,也是业内龙头。位于光谷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武汉新华扬,专注饲料添加剂及动物保健品,所生产的酶制剂产品远销至墨西哥、加拿大、俄罗斯、乌克兰、巴西、越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综合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同行中名列前茅。
据预测,明年项目投产后,或将新增年产值2000万元。(长江日报记者李佳通讯员王以豪)
100亿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落户光谷
27日,在第十一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光谷”国际生命健康产业博览会东湖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中科院生物专场上,中科院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武汉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与武汉光谷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代表中科院、武汉市和东湖高新区签署中科院成果转化基金合伙协议。
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金,总规模预计100亿元,是面向中科院全院的科技成果转化及早期项目投资的全国性创业投资母基金。在中国科学院与武汉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在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局、市财政局与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的积极推进下,该支基金成功落户光谷,这支基金是为响应中央“创新驱动”战略,由中科院发起的全国首支专注科技成果转化的母基全,也是我市引进落户的第一支全国性母基金。
该基金落户东湖高新区后,将通过在东湖高新区内部署中科院系创投子基金体系,引进中科院优质产业化项目落地光谷等措施,促进东湖高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力推动东湖高新区“五谷共建”发展战略。(长江日报记者肖娟李佳通讯员张姗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