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汪斌(中)、周雯(右)做客市民大讲堂 记者刘斌 摄
汪斌,1971年出生,毕业于武汉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从事舞蹈事业已有30多年。现任湖北省歌剧舞剧院舞剧团团长、国家一级编导。
周雯,198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98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指挥专业,2013年拜师中国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教授。2003年至今在湖北省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编钟国乐团任专业指挥。
今年4月27日至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27日,两国领导人共同观看了由汪斌编导、周雯指挥、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编钟国乐团表演的编钟礼乐《凤舞楚天》。
长江网5月20日讯(长江日报记者汪洋 罗斌 余坦坦 通讯员白洁)5月18日下午,武汉市民之家,汪斌、周雯登上由市民之家与长江日报联合主办的第209期市民大讲堂,讲述演出前后的难忘故事,受到来自武汉商学院、武汉市财贸学校等大中专院校学生听众们的热烈欢迎。
每个细节每一拍都要非常精准
“这是一场规格极高的演出,力求每个细节、每一拍都要非常精准。”18日下午,汪斌和周雯和听众分享《凤舞楚天》演出前后的故事。回忆那天的演出,汪斌、周雯难掩心中的激动和兴奋。
汪斌和周雯向台下听众展示了一组照片,其中一张是演出结束后,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走上舞台,饶有兴趣地观看编钟,并拿起钟锤敲击编钟的画面。另外一张则是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走到演职人员中间,和大家亲切合影,当时周雯就站在莫迪总理旁边。
“两位领导人和我们合影,这是没有预料到的事,我们都很兴奋、激动。”周雯说,习近平主席还向演职人员致意:“这个节目编得好,很漂亮。谢谢大家,你们辛苦了!”当时,所有的演职人员都激动万分,觉得所有的艰辛都是值得的。
汪斌说,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湖北武汉以什么样的方式接待,当时有关方面总体的想法是要把楚文化的历史和最美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在舞台上展现,有关方面就选择在湖北省博物馆举行迎宾仪式,并在迎宾仪式上表演编钟礼乐。
汪斌说,接到任务后,有关方面召集了所有编导、作曲、舞美,在省文化厅讨论了4个多小时,光是舞美方案就修改了无数次、审查了将近40遍。
周雯作为指挥,要求演奏者每个细节、每一个音符、每一拍都要非常精准,体现出楚国礼乐庄重、儒雅的格调。演奏者排练的时候反复演练,力求完美。
汪斌说,根据要求,音乐响起,钟的声音一步都不能差,编钟和整个交响乐团的声音形成共鸣。
“要非常精准地把握速度和节奏,虽然只有几分钟的演奏,但每一秒都要做到很精准。”周雯说,好在因为平时的千锤百炼,那天的演出很成功,大家配合得非常默契,“演奏堪称完美”。
编钟填补了一大段时期的音乐空白
“编钟最神奇的地方在于,每一个钟都能发出两个乐音,同时敲击的时候,是呈三度出现的,互不干扰,也不会相撞。敲打出来的音频、震动、震律与钢琴的中央C音几乎完全相等。也就是说在2000多年以前,我们中国的音律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了,所以曾侯乙编钟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讲堂上,汪斌和周雯向听众普及起编钟知识。
周雯向现场听众介绍,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有65件钟,每一件出土的时候都是非常完整的,这就说明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已经有非常庞大的乐队了,并且在音乐方面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曾侯乙编钟的出土,让中外的考古专家感到震撼,称它为稀世珍宝。如果拿出任何一支曲子来,编钟都可以非常完整美妙地演奏出来。
汪斌介绍,所有的12半音阶定调乐器,国外最完整的历史只能往前推几百年,但编钟是一套完整的12半音阶定调乐器,往前推了2400年,填补了我国一大段时期的音乐空白。
活动现场,听众通过大屏幕观赏了一段编钟礼乐的表演。大家注意到,表演的乐器中,除了编钟,还有瑟、编磬等古乐器,编钟礼乐表演再现了一场中国古代的交响乐。周雯说,那一场演出,向莫迪总理展示了中国所有的古代乐器,也向国际友人展现了我们中国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
汪斌说,1978年考古发现编钟后,老一辈音乐人希望能将编钟演奏搬上舞台。随后湖北的音乐家们在北京进行了3场编钟表演,场场爆满,编钟表演走出国门无数次。现在编钟乐舞也演出了几十年,如何把编钟乐舞提高到现代人的观赏层次,这让汪斌感到使命在身。
“我们出访过80多个国家,把中国优秀的文化推广出去,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汪斌说。
记者汪洋 罗斌 余坦坦 通讯员白洁
中国新闻名专栏:市民大讲堂
报名电话 59222222
报名方式
1.拨打讲堂热线电话13377853101;2.发送邮件至705715760@qq.com;3.新浪微博@长江日报;4.加市民大讲堂QQ群294410535;5.加市民大讲堂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