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武汉人镜头下的最美劳动瞬间 平凡双手创造不凡
2018-05-01 08:45: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别少奇【运动员】18岁 湖北省体操中心 练体操12年镜头下,别少奇沾满镁粉的手显得格外大,掌心的茧清晰可见。“刚抓杠的时候,手很容易破。破了长好,再破再长好,这样持续一年,茧就长成了。之后每个月都需要用刀片把茧削去一点,不然容易起干泡”。“一天不练都有可能出现失误。失误是体操运动员最大的挑战,减少失误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地练习。我的下一个目标是2021年的全运会。”  

卢玉华【演员】51岁 武汉汉剧院 扮青衣32年剧院后台,木质梳妆镜前摆满了油彩和各式各样的头饰,汉剧演员卢玉华正在贴水鬓片子。扮青衣32年,卢玉华几乎每天早晨都会到练功房练功。“舞台上的基本功是不能丢的,老话讲‘一天不练,自己晓得;两天不练,行家晓得;三天不练,观众都晓得’。长期不练功,上台就‘完全不是那个事’。”  
林更鹏【店员】25岁 喜鹊面包店 入职1个月 因为喜欢吃面包,患有听障的林更鹏一个月前成为喜鹊面包店的一员。小店开在居民区的街角,白墙,暖光,透着浓浓的烟火气。客人进店,小鹏会用微笑迎接,用眼神和简单的手势与客人交流,引导客人选购消费。“下班了,我会和小伙伴分享一天卖了多少面包,来了几十位顾客。很有成就感!我正在努力学习面包制作,希望成为一位面包师,亲手做出好吃的面包。”  
DeeLoc小杨 【DJ】23岁 打碟一年半 一副专用监听耳机,一台DJ控制器,一台笔记本电脑……戴着黑色鸭舌帽的DJ DeeLoc小杨用他手中的这些设备,在闪耀迷离的红蓝灯光里制造出千变万化的节奏,用律动带动每位舞者的身体。“我喜欢听各种音乐,平均一年会听上万首歌。当听到特别棒的音乐,我会拿过来重新切片,加入别的乐器,编配制作出我自己的东西,放给大家听。好的音乐不能只留在歌单上。”

骆艳玉【值车工】27岁 武汉裕大华纺织服装集团 纺纱11年“接线头的时候,锭子在高速旋转,很烫手,长时间接线头,手上会起茧。这些事看上去简单,其实都是手艺活咧!”纺纱车间里气温常年在30℃左右。身高168厘米的骆艳玉快步疾走在一列列巨大的织机间。手比别人快、看的机器比别人多,一个班次下来,骆艳玉能走上10公里,比别的工人多出约2公里。  
耿金满【机械师】25岁 武汉动车段动车组检修动车组3年 “太松会脱落,太紧就会被振裂,每一颗螺栓都关乎动车组和旅客安全!只有精准确认了每一根铁丝、每一颗螺栓,下班了躺在床上才睡得着。”动车组跑满30000公里或者过了15天,耿金满和同事就要把列车上的上万颗螺栓重新拧一遍,并打上红色标记。  
林新堤【教师】58岁 武汉市七一中学教初中物理38年“该板书的一定要板书,只用PPT‘放电影’是没有用的。老师就是要上讲台讲课,才不愧于这份职业。”左手指尖压住黑板,右手持粉笔,林新堤刷刷写下“物态变化”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林新堤就一直坚守在三尺讲台上。担任教导主任、副校长期间,他也从未间断过物理教学。  
李嘉【小提琴手】39岁 武汉爱乐乐团 拉小提琴33年“交响音乐会现场的音响效果和情绪效果是再发达的录音设备都无法捕捉的。我们每天上午、下午各练习两个半小时,就是希望为观众带来更好的感官享受。”4月22日,推开琴台音乐厅厚重的木门,舞台上琴弓舞动,一股热情、奔放的西班牙风情扑面而来。为了当晚“对话拉丁与探戈”的演出,李嘉和同事们已经排练了一周。

长江网5月1日讯(长江日报记者陈智 摄影记者任勇) 聚焦,特写,定格。

2018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我们用镜头记录了8位劳动者的双手。

这些劳动者的每一天,似乎都在用双手重复着拧螺丝、接线头、写板书、敲键盘的工作。也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平凡重复中,他们练就了自己的“手艺”。

正如其中一位受访者说的那样:工匠精神就是去“做”。也许你天赋不足,也许你不是最有才华的那一个,但埋头做,把自己喜欢的事情一直做下去,等做了5年、10年、20年……甚至倾注一生。那个时候,你就可能成为这个行业的大师了。

用双手追求心中所爱,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生梦想。

平凡不简单。

劳动者,节日快乐!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