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运设计团队的工匠精神:给老建筑换装费时一个多月
2018-04-17 08:45:00 来源: 长江日报-长江网

长江网4月16日讯(长江日报记者李爱华 罗斌 余坦坦 实习生于莹 通讯员 白洁) 军运建设宏图展,美丽武汉我手建。

将于明年举办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既是展示世界各国军人风采的舞台,也是呈现武汉三镇靓丽风景的窗口。为各国军中骄子搭台,给江城青山绿水添彩,成为武汉十万军运工匠的共同追求。

风景园林高级工程师刘凯敏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硕士毕业后,在园林绿化设计行业工作十多年,现任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规划分院院长、军运会全市园林绿化专项设计负责人之一。

武昌区绿化队队长张军常年工作在道路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一线,承担武昌区道路绿化日常养护管理及绿化改造提升工作。

副高级园林工程师彭伟1994年进入武汉市花木公司,如今肩负汉口火车站、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东湖宾馆至双湖桥等重点路段行道树补植更换工作。

4月14日下午,武汉市民之家,刘凯敏、张军、彭伟三位军运工匠代表,登台由市民之家与长江日报联合主办的第204期市民大讲堂,与来自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市园林系统、百步亭社区的听众一道,分享他们的军运建设故事,再展武汉军运工匠风采,受到现场200多听众的热烈欢迎。

刘凯敏:给老建筑换装费时一个多月

讲堂一开始,刘凯敏播放了一段PPT,其中一幅漫画画的是一名女子扛着一桶桶装水。刘凯敏笑着解释:自己无意给桶装水做广告,只想告诉大家,园林设计师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坐在高档写字楼里,干干净净非常光鲜,干着令人羡慕的工作;园林设计师除了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新颖的构思,还必须有一个好身体。比如很多工程动工前,都要进行前期实地测量,而工地条件一般都不是很好,进进出出鞋子裤子上都是泥浆,体力消耗很大。由于军运会工期紧,他们只能白天在外面测量和实地勘察,晚上回到办公室加班加点,个中辛苦只有自知。

刘凯敏说,这次为军运会全市园林绿化作专项设计,工作范围涉及10条重要保障线路、180多公里,跨全市13个城区。这么大的工程量和工作范围,要拿出一个总体方案,首先要做到了解全局心中有数,他们叫“摸家底”。勘察一条路开着车要来回跑好几趟,还要拍下照片和做好测量工作,车辆无法到达的路段,便徒步前往。

刘凯敏说,在他们的设计团队里,还有一批老同志,做事可以说是追求极致。为了给一处老建筑重新做环境园林设计,一位老同志找来一些50年前的书籍做参考。有时围着房子从左边走一圈,再从右边走一圈,目的是为了体验不同的视觉效果;有时上午走一圈,下午再走一圈,目的是为了体验不同时段阳光给人的感觉。这样前后经历了一个多月的体验和感受,才回到设计院开始动手做设计,最终拿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换装方案。

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刘凯敏慨括为两个字:一是“钻”,认真钻研;二是“求”,不断求索。

刘凯敏说,来到武汉的军运嘉宾们能够第一时间欣赏到武汉最美的风景,武汉市民在军运会期间及军运会之后,也能够享受武汉的园林之美、景观之美、山水之美、城市之美。“军运园林建设最终将造福武汉市民。”刘凯敏说:“以后带着孩子去看自己设计的工程时,我都会无比骄傲告诉他,这里面凝结着爸爸的智慧和汗水。”

张军:自创“水桶滴灌”解决浇水难题

张军一上台,先做了一番园林“科普”: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园林植物栽植成活后,是否能生长良好、发挥并保持设计所要求的景观效果,全取决于日常的养护管理。不同的季节,对植物养护有不同要求,像春天需要对植物进行补栽、松土;夏季天气炎热,土壤的蒸发量增加,就要对植物进行抗旱处理;秋季则要对植物进行修剪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到了冬季就要注重植物的保暖问题了。

夏季高温环境下,如何长期有效地对植物进行抗旱浇水,一直困扰着道路养护绿化管理工作。张军说,从前都是通过水车、人工等方式对植物进行浇水,但由于行道树树穴面积较小,土壤透气性差,水分渗透效果常常达不到要求。

在一次实地考察过程中,张军突发灵感想到利用“水桶滴灌”的方式对行道树进行浇水,即在水桶底部钻孔后放在行道树树穴上,水桶内装满水后,水通过小孔缓慢、均匀地渗透至树穴土壤。这样既可以保持土壤湿润,减少水分蒸发,还可以避免浇水时将泥土冲出路面造成污染。张军还在滴水口径大小的问题上不断摸索,多次实验后,最终决定了滴水口径的大小。

困扰多年的问题得到解决,靠的不仅仅是灵感的一时闪现,更是张军对园林职业的热爱与执着。张军说,接触园林、从事园林事业,源于自己的热爱及园林情结。他说,对待植物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独特属性,要真正了解它们,才能对症下药进行养护。

“家人十分支持我的事业,当他们看到我的养护成果时,也和我一样幸福感满满,获得感满满。”张军说,“我和我的团队唯有更加努力地工作,让军运园林更‘养眼’,让军运建设更‘养眼’,让我们的城市更‘养眼’。”

彭伟:探地雷达助军运会植绿提速

彭伟常年奋战在绿化一线,凭借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扎实的业务能力,去年11月积极投身于军运会重点道路绿化提升项目中。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园林人,彭伟这样理解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务实求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持久专注的做事劲头;追求卓越、吐故纳新的思想理念,不断破除追求品质道路上的难题。

彭伟说,军运会重点道路绿化提升项目实施点位线路长、路段多、分布广,园林工人需提前对保障线路沿线进行详细实地勘察,反复论证更换和补植行道树点位。补植行道树需先破除铺装,新开树穴,但人行道地下一般都密集分布着高压、燃气、消防、电信等各类管线,有时挖到地下40厘米左右时,埋设的各类管线便显露出来,遇到这种情况工人们只好停止施工,回填土方,并买来水泥、砂石等材料,将路面复原。由于地下管线现状资料的缺漏和偏差,有时开挖也会损坏地下管线,导致停水、停电、停气、通讯中断等。

这次筹备军运会,园林部门植绿护绿首次用上了高科技神器——“探地雷达”。“探地雷达”实际上是一台形如吸尘器的电子设备,可对需要补栽行道树的路段进行探测。方法是一名技术人员拖着设备在前面行走,另一名技术人员手持显示屏在后查看,只要地下埋有管线,显示屏就会成像并显示出数据。彭伟形象地说,这就像是在给城市路面做B超、CT,仪器在地上扫一扫,马上就能知道下面是否埋有管线。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汉口黄浦大街竹叶山转盘至解放大道,园林工人便使用“探地雷达”,历时一周徒步对地下管线情况进行了检测,根据探测结果绘制了地下管线示意图,为行道树补栽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依据,从而确保施工过程更安全、更便利、更精准,也大大提高了植绿补绿的速度。

“我们的工人们连续熬夜奋战,4个多月栽下了4900多棵行道树。尽管十分辛苦,一想到这是在为军运会添绿色,我们心里也十分自豪。”彭伟说。

彭伟认为,筹办军运会对园林绿化是一个极好的契机,可以充分发挥园林人的智慧,打造林荫道的景观效果,全面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展示大江大湖大武汉城市风貌;绿化提升项目建设不仅在军运会期间发挥作用,而且能够成为一项长期的惠民工程,造福子孙后代。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