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3月1日讯(长江日报记者陈诚 通讯员阮聪)3月1日,2018年全市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会召开。武汉去年重点围绕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创新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各项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今年,武汉将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工程,全面启动“院士经济”发展工程,着力打造“院士之城”。
据透露,2017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2827家,较上年增加650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9479.64亿元,同比增长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0.63%;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为23243件、8444件,同比分别增加12.59%和29.62%,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8.76件,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453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03.2亿元。
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230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1家;全市建有众创空间158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45家,国家级专业众创空间5家;建成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双创基地,新建企业和高校研发平台411个,武汉开发区“南太子湖创新谷”等5家“创谷”基本建成,江夏区“阳光创谷”等6家“创谷”建设正全面展开。完成5项全面深化改革试点任务,其中工研院改革举措被列入全国27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起设立子基金35支,总规模超过50亿元;创新金融产品,通过“科保贷”和专利权抵押贷等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合作银行为148家中小企业确认贷款额度5453万元。
2018年,全市科技创新重点任务将聚焦在十个方面,其中将大力实施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工程,着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武汉样板”,全面启动“院士经济”发展工程,着力打造“院士之城”。以专场对接活动为重点,还将举办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专场对接活动,着力挖掘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富矿”。在“院士经济”发展上,将以培育本土院士与引进外地院士相结合,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布局产业,重点培育地球空间信息、光电子信息、军民融合等产业,引进退休院士及其团队在汉设立研发机构或实体企业等方式展开。重点布局长江新城和东湖高新区、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等三大国家经济开发区,着力打造 “院士之城”。
此外,武汉还将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工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工程,全面推进科技计划体系改革等多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