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成为生产线上主力军:多点耐心积累才能酷起来
2018-02-09 08:46: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2018年2月8日,记者走进湖北长江电气有限公司,“90后”制造车间主任康增仍值守在生产一线,对即将交付的30台设备做最后的检查。记者何晓刚 摄

长江网2月8日讯(长江日报记者贺亮) 武汉担当实体经济提质升级的全国标杆,虽然春节已近,但工业经济仍在拼搏赶超力争实现“开门红”。8日,记者走进湖北长江电气有限公司,“90后”制造车间主任康增正值守在生产一线,对即将交付的30台设备做最后的检查。

去年,康增带着团队交付了1万多台电气设备,与此对应的是长江电气继续保持15%的高速增长,该公司旗下仅一个子公司就实现订单超3亿元。

8日中午1点,记者来到长江电气制造中心二车间,一排排的供电设备像哨兵一样整齐地立在数万平方米的厂房里,记者看到,车间里大部分的设备已经包装完毕,贴着“国家电网”“江钻”“武汉名流时代”等单位标签,做好节后交付准备。

“今天是放假第一天,很多员工准备回家过年了,我是最后一批车间值班的。”康增说,前一天还带着员工加班到夜里十点,现在企业的订单是一年比一年多,很多在节后就要交付给对方,需要生产出来。

“质量问题要在生产环节就解决,不能放到质量检测部门去。”8日中午,康增对即将交付的30台供电设备一一检查,出去的产品不能有问题,每一道质量关口要守住了。

九年里,康增结婚生子,在光谷有了自己的家。同样在这些年里,长江电气把小作坊干成了智能电网产业园,员工从不到百人发展成为近千人,成为华中地区电气行业领军企业,工程设备远销海内外。

“当年来的时候非常苦,还是租的厂房,设备大多要用人来抬。”1990年出生的康增大专毕业就进入长江电气,他从一名普通学徒工成长为车间主任,“当年厂里才只有四五十名工人,现在他分管的员工就有近50人”。

当年,康增的月收入不到千元,而现在他的收入有7000多元。

2014年他在工厂里结识了爱人谢会玲,“在这里收获了事业、爱情和家庭。”康增说,前不久,他买了一辆小汽车,值完这两天班,准备过年开车回老家枣阳。

康增说,他团队里最小的是1998年出生的,在生产线上,“90后”已经是主力。

“对从事制造行业的90后群体来说,需要给自己多点时间和耐心。”康增说,学技术一样是可以很酷的,但在酷之前可能是长时间的积累。

“这两年,公司业务在发展壮大,制度和战略上变化也很大,越来越有大公司的感觉。”康增说。据了解,近年来,长江电气加大科研创新的投入力度,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合作,对行业内的技术领先企业进行兼并和控股,谋划建立电气科技研究院,引入国内顶级电气专家,加速行业科研成果的转化。

“明显感到行业内的技术在快速升级,剧变的时代,对于个人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康增说,职业生涯还很长,学习充电对今后发展十分重要的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含金量,然后把自己的“含金量”融到产品中去,变成产品的“含金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