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打造内陆最大铁水联运枢纽 运力提升至210万标箱
2018-02-05 08:44:00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全媒记者成熔兴 通讯员黎云) 2017年底,武汉阳逻港铁水联运一期工程投入运营,武汉入列全国铁水联运“样板城市”。

2月2日,武汉新港管委会传来消息:阳逻港铁水联运二期、三期工程已通过专家评审,两项目建成后,阳逻港铁水联运能力将由目前10万标箱提升至210万标箱,成为中国内陆地区规模最大的铁水联运枢纽港。

联运可省一半运输成本

铁水联运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综合运输方式,通过无缝衔接让集装箱坐着火车进港区,不光省时,还可节省一半的运输成本。

2013年3月,武汉因坐拥长江黄金水道,又是全国铁路主枢纽之一,被列入全国铁水联运示范城市。

但是,武汉阳逻港与集装箱中转站——武汉临空港吴家山铁路中心站之间相距60余公里,港站分离且无铁路线衔接,需用公路接驳,导致物流成本大增。曾有部门测算,一只集装箱从吴家山运到阳逻港的公路运费,与从阳逻到上海的水路运费相当。

2016年,武汉铁公水联运集装箱量仅1.5万标箱,占港口集装箱吞吐总量不到2%。同年,武汉阳逻港集装箱铁水联运工程再次入选国家新一批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建设终于提速。

2017年12月28日,一期工程正式启用,大幅降低了运输时间与成本。

  要建欧亚大陆桥新的“桥头堡”

据悉,一期工程是由华能阳逻电厂既有铁路线路和货场改造而来,见效较快。但该货场距港区仍有一两公里,需公路接驳,并未实现“铁路进港区”无缝衔接。而且,中转能力仅10万标箱,无法满足阳逻港发展需求。

为此,武汉新港管委会组织设计规划单位制定方案,启动铁水联运二、三期工程。二期工程将对宝武钢铁江北基地码头进行技术改造,满足集装箱吊装要求,并新建线路及集装箱装卸场,实现年运输能力100万标箱。三期工程将搬迁阳逻港周边一大型企业,同时改造长江大堤、新建线路及集装箱装卸场,实现年运输能力100万标箱。两项目建成后,武汉铁水联运能力将由10万标箱提升至210万标箱左右,最终使铁水联运箱量比重达20%。

武汉新港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林表示,届时,武汉将成为中国内陆地区最大的铁水联运枢纽通道,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和内陆出海口作用,连接欧亚大陆桥,以阳逻铁水联运显著的成本优势和集疏运能力,使武汉成为欧亚大陆桥新的“桥头堡”。

  武汉港已成“北粮南运”枢纽港

铁水联运要发挥功效,除硬件设施外,物流链管理和运营能力同样重要。2017年,武汉港航发展集团成立长江新丝路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相关业务。该公司负责人董政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1月31日,由该公司参与运营的“东北三省—盘锦港—武汉港—云贵川”铁水联运物流大通道正式开通运营。

通过该通道,满载吉林松原市粮食的集装箱从盘锦港装船下水,先走海运、江运到武汉港,再经铁路中转发至云南、贵州和四川,全程铁路、水运里程约4000公里。该班列从产粮地开始装箱,一次性装卸,直接运抵目的地,减少传统运输途中的多次作业环节,物流成本比公水联运下降20%至30%。由于采用铁路集装箱,避免了海运市场旺季时集装箱紧张的限制,保证了上下游供需链条的稳定。该通道建立后,东北每年1200万吨优质粮食将借此直达西南,产值达48亿元,并为终端客户降低物流成本约5亿元,“这也是武汉铁水联运体系建设的价值体现。”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