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为92座老工厂留影 万张照片记录武汉工业变迁
2018-01-17 08:44: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2016年10月,钢城红房子全景图

2017年4月,火车轮渡粤汉码头遗址

2017年12月,武钢热轧总厂

  2017年4月,在高楼林立中的武重老厂门记者贺亮

长江网1月17日讯(长江日报记者贺亮) 曾经底定大武汉工业的老厂房在哪里?武汉摄影师周国献历时4年,为武汉92座老工厂拍下1.6万余张照片,留下大武汉的工业记忆。

近日,周国献陆续将这些照片发在网上,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武重老大门、武汉无线电厂等92座老工厂的照片见证着大武汉曾经的荣耀,他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些曾经赫赫有名的“武汉造”。

用镜头见证老厂新生

周国献拍摄的照片为武汉老工厂画了幅“群像”,照片中武锅、824工厂等老厂房转身为城市文化艺术区,在老厂房的旧址上发出了“新芽”;周国献也赶在黄鹤楼酒厂、武汉半导体厂等老工厂拆除前,为大武汉抢留下了宝贵的工业记忆。

“谁能想这安静的书店,曾是机器轰鸣的厂房。”周国献拍摄的武锅原厂址,如今已成为文艺少年们的聚集地,柔和的灯光下,一幅幅木版画错落有致的摆放在偌大书店内,书、陶瓷等艺术品取代轰鸣的机器,已成为这里的主角,昔日的武汉锅炉厂403车间已然转身成为“403国际艺术区”。

大多武汉老厂房的原址,如今已是寸土寸金的闹市中心,这些黄金地段承载的历史使命,随着城市的发展也从工业厂区转成市民生活休闲的文化艺术区。

在周国献拍摄的1.6万张照片中,一幅“武重”的照片格外显眼:一座印有“武汉重型机床厂”红字的方正大门矗立在繁华闹市中,门前是过往行人的靓丽身影和川流不息的车群;这处贴有“武重老厂门”铭牌的一级工业遗产,与比肩而居的“智能厨卫体验馆”,一同见证着城市发展的脉搏。

4年拍摄记录武汉工业发展

“拍多了老工厂,才发现大武汉大在何处。”周国献为了解每座工厂的来龙去脉,收集的武汉工业书籍史料装了满满一书柜,从湖北工业志到洪山、武昌等的区志及专业志书,把武汉工业史料翻遍的他,说起这些老工厂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城市的辉煌是一代代人用碎砖头垒起来的,城市的历史更需要一代代人去保护。”周国献说,城市的车轮必须向前跑,但在一路奔跑的旅途中,应该保留些城市的记忆。

周国献不但拍下这些工厂旧址,他还给这些工厂“立传”,他拍下汉阳铁厂的旧址,还找出昔日繁盛的老照片做对比:“成排的厂房和数十根耸入云霄的烟囱竖立在汉江边,蔚为壮观”。

“很多老工厂藏在城市里,很不好找。”周国献在一些历史文献里,把这些老工厂从犄角旮旯里挖出来。

为了呈现准确的信息,周国献诚恳从工业书籍资料里整理出一个工厂的历史,并向专家虚心请教。

周国献的作品习惯将天空、工厂旧址与不远处拔地而起的高楼融合在一起,把城市的历史与未来交错在镜头中。

在他拍摄这组照片的4年里,武汉也迎来了新的高速发展期,一张张照片不但见证着城市的迭代更新,也为城市留下宝贵的记忆。

周国献说,拍摄这组照片只为留下大武汉的根,今后能向世人讲述:大武汉的大,名正言顺,源远流长。

1979年,18岁的周国献从厦门同安的乡下考入武汉的一所大学,在武汉娶妻生子。他说,他热爱武汉,也爱用镜头记录这个座城市的变迁及发展。

老厂将承担城市新使命

代表城市工业文明的老厂房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老工厂去留、保护工业遗址,已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热点。

上世纪,欧美工业国家相继掀起旧工厂改造潮,美国旧金山将废弃工厂改成露天购物中心“吉拉德里广场”,日本将明治时期的仓敷纺织厂改建成旅馆,法国将巴黎塞纳河左岸的废弃火车站改造成奥赛艺术博物馆。

近20年来,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相继迎来老工厂改造潮,如上海的M50、8号桥及北京798等文创项目。

2012年,武汉市从371家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历史工业企业中选出了95处工业遗存,其中有27处列为首批工业遗产。近年来,武汉经济结构转型加速,身居闹市的老厂房或将选择性拆除,为城市发展腾挪空间;或改造新生,承担新的历史使命。

周国献说,武汉每天都在变化发展,每天都是不一样的武汉,会把大武汉的老厂房一直拍下去,“我们有责任为大武汉留下些许记忆。”

(本版图片由周国献提供)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