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好声音|"四最"理念很贴心 各方面落实'最小动静"
2018-01-13 08:44: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长江网1月12日讯 (长江日报记者王亚欣 鞠頔) 此次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最优方案、最大力度、最小动静、最佳效果,高标准建设管理,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新水平。扎实推进城建跨越,着力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连日来,不少代表委员关注到这一表述,认为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提升文明施工标准,改善施工现场环境,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切身需求。

“最小动静”的提出需要决心

市政协委员、武汉铱智造众创空间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万松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近年武汉城市建设成果有目共睹,武汉速度让人振奋,“但是,多点、密集、长期的施工,难免对市民日常生活、出行造成影响,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减小这些负面影响。”万松表示,如今武汉市明确提出要以“最小动静”实施城市建设,这种全新理念让人感动,显示出政府这份难能可贵的诚意。“与过去一些洒水、降尘等基本措施相比,‘最小动静’的提出,彰显出现代城市治理的周全、睿智与贴心。

同时万松也希望市民对施工建设多些理解,归根结底,这些建设成果将惠及市民自身。

市政协委员、武汉中央商务区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立峰认为,建设规模大了,项目多了,确实会对城市环境、交通产生影响。“最小动静”是很高的要求,因为只要建设就要开挖、打桩以及土方、混凝土外运等,但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政府的决心,肯定会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选择最优方案可避免重复建设

武汉市政协委员、汉阳区档案局局长鄢军表示,在建设城市亮点区块、重大工程时,经过慎重的对比、论证,甚至借助国际最强“大脑”选取最佳方案的做法,不仅能使城市品质得到显著提升,也能避免重复建设,这也是“最小动静”的一种体现。

他同时指出,过去城市建设时,对统筹开发的考虑还不够全面,常常一个工程刚落地,另一个周边工程又开工,这就给市民一种“安静不下来”的印象。

一旦动工要力争最短时间完工

作为工程建设企业中的一员,市政协委员、中冶南方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康远林表示,“最小动静”内涵丰富,不单指施工的噪音,还有施工对周边交通的影响以及工地扬尘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等。

康远林说,作为建设主体,施工单位有时多花些心就可以达到“最小动静”的效果。比如为了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在凌晨车辆“空窗期”施工;对于浇筑水泥、打桩等会产生很大施工噪音的项目,尽量改在白天施工。

此外,还可以采取多重技术手段减小污染,比如对于有些工程量较小的项目,可以仿效国外采取全密闭施工的方式,渣土等建筑垃圾也可通过塑料管道,直接排到渣土车内。

康远林表示,除了噪音、扬尘,工期过长也会造成“大动静”。有些项目迟迟不能进行实质性建设,“围而不建”严重影响市民出行。因此他建议,不要轻易开挖、打围,一旦动工就要用最短时间完工,将城市建设的动静降至最小。

企业要追求过程和结果的双满意

市人大代表、中国一冶集团总经理刘一鸣表示,建设企业要更加追求工程的过程和结果,都让市民双满意。

“智能化手段可以让工地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影响降到最低。”刘一鸣称,如今,智能化工地可安装智能控音系统,一旦施工噪音过大,噪音监控设备就会给予提醒;为防止工地扬尘,我们还在塔吊上安装自动喷淋系统,它如同家中的空气净化器一样,一旦监测到扬尘过多,就能自动喷水为工地降尘。

“除了技术手段外,追求‘最小动静’更多是在意识理念上的重视。”刘一鸣称,举个例子,过去为了道路施工不惜把一条街的树都移走,这就是“动静很大”,而在东湖绿道一期、二期的建设时,我们谨慎对待每一株树,尽量保护,尽量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这就是“最小动静”的生态诠释。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