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点|代表委员热议“三城”建设 新一年值得期待
2018-01-10 08:44: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长江网1月9日讯(统筹刘功虎 记者王雪 刘智宇 李冀 张晟 汪文汉 通讯员车璇)两江交汇、三镇鼎立,处理好长江与城市的关系,是武汉发展的关键一环。武汉如何以长江为画轴,串联起伟大城市梦想,复兴城市荣光?9日,多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聚焦武汉推进“历史之城”“当代之城”“未来之城”建设,为建设世界亮点城市建言。

回首2017年,新一届武汉市委聚力改革创新,奋力拼搏赶超,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建设,全面开启复兴大武汉新征程。其中多项创新性工作得到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点赞:胜利召开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高标准规划建设长江新城(新区)、全面启动建设长江主轴等等。9日,记者采访市人大代表鲁静,她表示,以长江文明之心、长江主轴、长江新城(新区)为重点,优化空间结构,重构城市格局,有利于武汉增强发展竞争力,托起新时代伟大城市梦想!

代表、委员们展望,2018年是复兴大武汉宏伟蓝图和各项创新举措的落地见效之年,建设历史之城当代之城未来之城重在行动,“新的一年值得期待”。

市人大代表谭刚毅表示,以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等种种要素为依托,武汉大力推进历史之城当代之城未来之城建设,“宛如一部连续的现实大剧,激荡人心”。提升历史之城,规划建设新长江文明馆,建设世界级历史人文集聚展示区;

优化建设当代之城,加快建设左右岸大道示范段和沿江景观阳台;

规划建设未来之城,规划长江科学城、“城市水库”等项目,积极引进央企、民企、外企参与长江新城新区建设……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规划,要一步一步落实,扎实推进。

努力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亮点城市,把大武汉发展愿景放在新时代的大背景和历史方位中去谋划,一张蓝图一干到底,步步为营、久久为功——这些正成为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共识。

链接一》》》

  长江新城

  这座未来之城,是梦想之城也是现实之城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万众瞩目的长江新城选址于去年年中确定,随后的规划建设行动、体制机制探索紧锣密鼓。下一步,长江新城到底该如何建设,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的伟大征程中长江新城将发挥怎样的作用,9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们心中的答案不尽相同,却有着共同的心声:“长江新城这座未来之城,既是梦想之城也是现实之城,只要我们戮力同心,克难攻坚,拼搏赶超,这座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城很快就将挺立在我们的视野之中,成为镶嵌在武汉这座世界亮点城市的‘明珠’。”

发展高效高新产业,把新城建设成为新经济集聚地

“目前,全市共有民营企业23.4万户,占到全市企业总数的88%,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民营企业达1908个,全市百亿民营企业达到9家。”市政协委员刘冬向记者表示,近年来,武汉地区民营经济在创造社会财富、优化产业结构、吸纳就业人口、增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全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刘冬认为,长江新城是武汉的未来之城,应发展高效、高新产业,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在武汉大力发展新民营经济的背景下,民营经济应在长江新城产城融合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同时分享长江新城建设发展的成果。”他认为,应把长江新城作为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平台,作为双创改革的实验田。

刘冬建议,应在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方面大胆改革,给予政策倾斜;引导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水平提升,实现企业治理能力的蜕变;推动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落实“六管控”,强化长江新城规划管理

“配合长江新城总体规划管理,各相关区要全力以赴。”谈起长江新城建设,市人大代表吴祖云9日这样表示。

目前,长江新城总体规划(概念)方案评审和起步区城市设计机构海选工作已完成。按照“近期起步区30平方公里左右、中期发展区100平方公里左右、远期控制区500平方公里左右”的战略步骤,长江新城将努力打造创新名城、生态绿城、现代智城、国际友城、创富民城,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典范新城。

吴祖云透露,黄陂区武湖、滠口、六指、三里、大潭300多平方公里地区,将服从长江新城统一规划建设,立即行动、不折不扣落实“六管控”措施——管控长江新城起步区规划范围内规划土地、城市建设、房产管理、城市管理、户籍人口迁移和工商注册登记行为。

他介绍,长江新城起步区50平方公里,黄陂占1/2以上;中期发展区100平方公里,黄陂占3/4;远期控制区500平方公里,黄陂占1/2以上。应该说,长江新城规划建设,黄陂区受益极大、极直接,也十分长远。目前,黄陂区全面对接服务长江新城规划建设,全面配套承接长江新城带动辐射。

期望在长江新城建一所大学

未来长江新城该怎么建?市政协委员、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秦远建认为,应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原则——以超前理念、世界眼光,打造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区。“长江新城的产业定位应集中在成长性强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了支撑企业的发展,必须在人才方面做足文章,让人才成为长江新城的核心竞争力”。

去年,武汉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引才政策,秦远建表示,武汉要继续这一正确举措,进一步大力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从安居落户、促进就业、支持创业、高效服务等方面,吸引年轻学子扎根武汉,并且把这种政策尽量用在长江新城规划建设当中。

他还设想在长江新城建起一所开放式大学,“不仅是空间上的开放,更是理念上的开放。成为学术交流、新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的一块沃土。”

链接二》》》

  长江主轴

  充分开掘历史文化内涵,让“当代之城”亮起来、绿起来、动起来

如何优化建设当代之城?9日,市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认为,要把长江主轴精心打造好,推进“五轴一体”,深入挖掘长江两岸文化内涵,在规划上留足发展空间,让“当代之城”亮起来、绿起来、动起来。

  长江主轴要有外在美和内涵美

为集中展示长江文化、生态特色、发展成就和城市文明,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规划优化建设武汉长江主轴,把长江主轴武汉段作为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来打造,变“长江天堑”为“城市靓丽画轴”,创新大武汉的“中轴结构”。

市政协委员、武汉大学哲学院教授彭富春认为,长江主轴是武汉城市史上极有创意的提法和做法,长江主轴如同一道红线,将成为武汉最美的名片,也将改变武汉的城市历史,“主轴的概念改变了三镇的传统思维模式,将城市纳入一个统一的空间维度中思考,这将有利于城市的融合。”

彭富春认为,长江主轴要有外在美和内涵美,其中外在美包括生态景观、建筑、道路、城市色彩和天际线等。他说,比如跨江桥梁的颜色,要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既要尊重历史,也要色彩靓丽。内涵美则要体现武汉精神气质和文化之美,要展现城市的“心灵美”。

“我们的长江主轴一定要是一个多功能的轴线,它未来应该是美丽武汉和美丽江城的核心。”彭富春说。

  历史街区规划要预留公共空间

市政协委员、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规划师胡晓玲说,在长江主轴历史街区规划时,要预留公共空间。她认为,通过预留一些小的公共空间,可以为以后举办一些小型文化活动做准备,“比如一块小场地就可以供乐队演奏,这种做法在欧美国家非常常见。”

胡晓玲也建议,一些历史街区的老房子不要一拆了之,可以考虑保留下来,为未来建成小剧场或者小博物馆预留位置。她说,如果历史街区内都是酒吧或者饭店,不仅显得单调,而且也不能长久留住人。

市政协委员、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副校长孙美华说,来自市民革的政协委员们一致认为,长江主轴的文化内涵应该得到充分挖掘。她说,全市应该下决心,做几个持续性的、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是电影节和音乐节,也可以是市民嘉年华活动。

“一定要持续做下去,形成品牌。让国内外的嘉宾来到武汉就知道,哪个月会做什么活动,他们能从活动中得到什么,这个非常关键。”孙美华说,一定要有招商式的招“文”气魄,将优秀的文化品牌、团队和人才招到武汉来,让他们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带动长江主轴文化内涵的提升,这才是这条中轴线能够长盛不衰的根本。

孙美华也提醒,挖掘文化内涵时要凝聚城市文化共识,知音文化、老汉口文化和武昌古城文化都是应该得到充分挖掘、吸收和发掘的。

进一步做足水文章,打好长江牌

市政协委员、武昌区环保局局长孙凯说,打造长江主轴一定要做足水文章,这篇文章做好了,长江主轴的生命力将更强。

“首先就是要把水污染治理这项事业继续向前推进。”孙凯说,由于历史原因,城市部分雨水排口中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排出的都是雨水,这一问题要想解决,就必须继续坚定不移推进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做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让沿江排口不再排污。

孙凯说,第二步则是要把长江岸线整治到位,要坚定搬迁全部与长江主轴规划不匹配的企业和码头,“搬走码头和企业,不是要把污染转移到别处,而是要借此机会促进码头和企业加强管理、提升工艺,实现不排污或达标排放的目标。此外,我们的规划要有前瞻性,要有全局观,这样才能更好指导实践。”

“最后就是要用足水资源,让‘大湖+’和长江水资源相协调,让武汉的湖泊与大江大河连通,实现江湖相济的局面,让湖泊成为一个大海绵体,既能排水,也能吸水、蓄水,保长江安澜。”孙凯说。

链接三》》》

  “长江文明之心”

  建设“历史之城”,让历史活在当下

武汉是历史文化大城,如何在伟大绵延的历史进程中续推“历史之城”向前跨越?9日,武汉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表示,推进武汉古城、历史风貌街区的整治建设,通过生态修复、老城复兴和文脉复归等工程建设新长江文明馆和“长江文明之心”,极有利于优化武汉城市空间,重构武汉城市格局,增强这座城市的竞争力。

建设历史之城,要突出这座城市的包容文化

“武汉历史之城的建设,应突出体现区域性、包容性和人本性。”接受记者采访时,市政协委员董菲这样认为。她说,武汉有着悠久的文明史和建城史,积累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脉,古迹名胜众多,思想文化丰厚且富于广博的包容性。

市人大代表谭刚毅表示,长江文明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丰富遗产,同时也在武汉的城市形态、空间格局和文化品格上深深打上了烙印。在走访调研武汉的老旧街区时,谭刚毅深刻体会到,其中有许多值得挖掘的故事和资源,值得“好好再开掘”,“要讲好这些故事,而不要一不留神就抹掉了城市遗痕。要有针对性、有创意地设计新建筑、创生新地标,但不能割裂历史,要巧妙地把历史与现实、未来勾连起来,让历史在创新中隐秘生长”。

市人大代表付志琦建议,“长江文明之心”是武汉这座历史之城的关键所在,武汉市委市政府对这一带的建设历来相当慎重和重视,下一步我们要对这一带切实规划好,建设好,让其成为武汉市民的骄傲。

延续历史文脉,彰显武汉城市个性

“建设历史之城,必然要致力于复兴老城,促进文脉复归。”市政协委员邝远平表示,在如何正确对待历史遗存和城市建设之间矛盾的问题上,人们的意见越来越一致,而通过“历史之城”的规划建设态度可以看出,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契合甚至引领了这个趋势,其对历史、文化的重视,显示出相当深远的谋划意识和担当意识。

他表示,城市在现代化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保护地方性文化记忆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反映到城市建设中来,就意味着“越是地方的越是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老建筑、老街区都是武汉的历史文脉,也是武汉的个性气质,值得我们悉心呵护,而武汉市委市政府现在正是这么做的。

他建议,在复兴和改造老城的过程中,建议组织政府、社会和学院代表,组成专门团队,对武汉市内的文化古迹进行一次仔细的梳理和调研,形成文字报告,提交政府专业部门研究处理。对尚未登上保护名录的文化遗产,要尽快补录进保护名录。

“城市管理者在相关规划之前,要举行听证会,听取群众和专家意见。对于大家极力保护的建筑要权衡再三,哪怕是个公共厕所都不要轻易移动。要对历史建筑、街区进行整合,如蛇山以北数平方公里以内,包括红巷、昙华林、民主路等老街,争取建成文化高地,集中连片加以保护。”邝远平说。

还有许多“汉味文化”待开掘待提升

市人大代表鲁静是位“老武汉”,对这座城市感情深厚。作为武汉荣宝斋的“掌门人”,他见证了中山大道的新生。坐落在中山大道上的荣宝斋,在改造过程中,一度成为左邻右舍外立面的改造样板。

谈到建设历史之城,鲁静说,汉口历史风貌街区是长江文明历史极具代表性的名片,比如曾经的民众乐园,就给她留下过许多关于汉味文化的记忆,“在那里看杂耍、听汉剧,好玩的东西好多”。她认为,推进历史之城建设,要好好开掘、继承发扬原有的传统汉味文化,将东西南北的文化吸纳交融于城市怀抱。

作为城市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谭刚毅表示,汉口中山大道的改造升级十分成功,许多经验可以运用到未来“长江文明之心”建设中去。“推进历史之城建设、打造‘长江文明之心’,就是要让历史活在当下,与市民生活产生密切关联”。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