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市公安局在江夏区段岭庙一处三面环山的废弃采石场内将一批废旧爆炸物品集中销毁。
长江网12月23日讯(记者杨蔚 通讯员王威 应后威 吴艳 图/记者史伟)这里面共170余枚各类废旧炮弹、5枚特大航空炸弹、55枚废旧手榴弹、过期的200公斤震源药柱、1000余发雷管以及69筒100余斤活化剂(新型爆炸物品)。其中,遗留时间最长的可追溯到日本侵华战争武汉会战时期。
据统计,目前武汉平均每年要挖出100多枚废旧炸弹。而它们都是靠武汉警队里的一支“排弹部队”徒手刨出来的。
这支“排弹部队”,就是武汉市公安局治安局危爆物品管理大队,负责全市各类危险爆炸物品的安全管理。
与排爆特警不同,特警主要负责处置各类非制式爆炸装置,而他们主要负责处置废旧军用制式炸弹。
为防火花徒手“刨弹”
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四大队中队长路东,从事废旧炸弹处置工作17年,共参与处置各类废旧炸弹900余枚。这些废旧炸弹埋在地下数十年,大多数外壳已严重锈蚀、腐烂,有的内部装药已发生变化,结构发生位移,性质不稳定,引信脱落,有的引爆装置外露,极易引发危险。
每次到现场,民警会先观察炸弹的类别、型号、破损情况、引信以及周围的地理环境,据此选择相应的处置方案。而炸弹埋在泥土里的姿态也是特别需要留意的地方。“比如一枚航弹,如果弹头朝下或横卧在泥土里,相对比较安全,但若弹头朝上,就要非常小心了。”
处置时,为了防止产生火花,不能用铁锹,民警只能用小木板或木棍扒开外围的泥土,接近弹体后,再徒手一点一点地刨,当弹体完全露出后,再慢慢抱起。“在地下沉睡了那么多年,你第一次动它时,也许会把它‘唤醒’。”
奇怪的是“排弹民警”从来不穿防爆服。路东说:“没必要,这是威力巨大的军用炸弹,穿什么都一样。”
遇过危险也曾将酒瓶当“手雷”
2010年7月的一天,武汉市江夏区某工地挖出4枚小炮弹,接警后路东立即驱车赶往现场,刚到工地门口,就见工人们纷纷往外跑,见到民警只喊:“不得了,炮弹冒烟啦。”
路东直奔事发地,只见其中一枚弹体已有裂痕,裂缝处正吱吱冒着白烟,散发出刺鼻的气味。路东顾不得许多,赶忙把冒烟的小炮弹装入一纸箱内,抱起来就往旁边的水塘跑。这时,手臂、脸部都被冒出的烟雾灼得生疼,他一口气冲到水塘边,将炮弹置于水中进行隔离处置。最后,在驻汉部队专家的帮助下,警方将其现场销毁。
排弹多年,路东对常见的数十种废旧炸弹的基本构造、特性、处置办法和操作技巧都了然于心。但也遇到过乌龙。
上个月,市郊一个农民报警称,他开荒锄地时,在地里发现一颗“地雷”。路东和同事很快赶了过去,拉警戒线、疏散围观者、观察、刨土,一个沾满泥土、外形酷似香瓜的圆锥体露了出来。“不用看,美军制式瓜型手雷,抗战时国军大量装备。”一旁的民警说。路东小心翼翼地起出,拿在手里掂了掂,感觉分量不对,路东拿到水池里洗干净一看,原来是一个酒瓶。
不同的炸弹有不同的运输方式
队里有一辆专门用来运输废旧炸弹的皮卡,车后的小货厢里,安装有特制的木质弹槽,一般的小型炸弹,可以放在弹槽里固定好再运走。
前几年,在江岸区京汉大道附近一处工地挖出一枚抗战时期的航弹,那是路东见过的个头最大的炸弹,“足有煤气罐那么大,重达200多公斤。”路东用手比划着。后来警方专门调来卡车,在车上垒起沙包,再用吊车把炸弹吊上车运走。而碰到燃烧弹,民警会将其装到盛满水的水槽里,与空气隔绝。因为里面装有黄磷,若弹体出现破裂,一旦遇到空气就会燃烧。对起出的各类废旧炸弹,比较危险、不适宜搬动的,警方会就地销毁,一般的则运到专用仓库临时存储,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集中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