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长江日报记者傅雪婴通讯员彭冲)18日,随着最后一截拦鱼栅的拆除,东湖三大子湖共7.87平方公里的水域无障碍连通,该水域内的三大渔场被东湖风景区管委会“收编”,不再进行经营性养殖,改变了东湖50多年的渔业养殖经济“传统”,。
东湖由郭郑湖等10个子湖组成,上世纪60年代,团湖、小谭湖和筲箕湖等子湖被划到周边村场,用于经营性养殖。养殖户为追求产量,向水中投放大量鱼苗和肥料,有的湖面甚至被用于围网、拦网、网箱养殖,使得水质恶化,也导致物种分布失衡。
近年来,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取缔“三网”养殖,渔民全部上岸。但部分子湖投肥、投饵及过度投苗未得到根本治理。此次,通过补偿安置方式,将团湖、小谭湖和筲箕湖水域,二渔场、渔光秀公司、滨湖社区的管理权和经营权收归管委会统一管理,由经营性养殖全面转为生态化养殖和旅游利用,使东湖纯生态化养殖的水域面积达25.92平方公里,占东湖整体水面的80%。余下后湖、喻家湖等子湖的退渔还湖工作,也正在紧密推进中,预计明年可基本完成。
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表示,“退渔还湖”统筹管理后,将进一步利用“生物操纵”技术,对东湖已经富营养化的水体实施干预,以保持生态自我平衡、水质持续净化。
上世纪60年代以前,东湖处于少受干扰的自然状态,水质状况良好。随着东湖周边人口剧增及经济迅速发展,东湖水污染加剧,水质下降。近年来,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实施截污工程,从源头上切断东湖污染源。目前东湖流域已不存在工业废水排口,仍有生活污水排口2个。
东湖风景区介绍,2006年启动的“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和“清水入湖”计划,织就了一张较为完整的“过滤大网”,同时通过湖底清淤帮助东湖排出体内“毒素”,通过建湿地公园、丰富水生植物群落等生态手段,帮助东湖自我修复,使得东湖水质发生了质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