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高校负责人、知名武汉校友畅谈“新时代校友经济”
“城市+母校+校友”形成紧密发展共同体
长江网12月6日讯 打造新时代校友经济发展的典范城市,武汉箭在弦上。经过为期近一年的努力,校友招商签约额占签约总额的比例过半。武汉继首倡“校友经济”后,成功演绎了这一经济发展模式,武汉校友、经济学家李佐军称之为与共享经济并列的新业态。昨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部分在汉高校负责人及数位不同领域的武汉校友,请他们解读、展望新时代校友经济的未来。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梁茜:
深化校友和城市建设同频共振
武汉市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推出“四大资智入汉工程”,能够打出这样一套超级组合拳,离不开武汉这个地处长江经济带、拥有近90所高校的超大城市得天独厚的科教资源。
华中科技大学立于武汉,长在武汉,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武汉市的大力支持。学校将继续发挥优势,转化科技成果,孵化高新企业,延伸科技平台,打造创新中心,积极服务武汉发展。
华中科大打响了“百万校友资智回汉”的第一枪,华中科大校友回到母校、相聚武汉,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必将深化校友个人发展和武汉城市建设的同频共振,推动形成事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从而为加快母校“双一流”建设和武汉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华中科技大学将积极加入复兴大武汉的新征程,深入融入和实施“双百万”工程,为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长江日报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王潇潇)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黄晓玫:
城市大学校友三方获得共赢
资智回汉工程是个金点子,不仅凝聚了校友而且校友也在活动中找到了舞台,让校友、大学、城市获得了多赢局面。
华中师范大学对武汉提出的资智聚汉四大工程非常支持,并积极投身其中。在筹备“资智回汉”华师专场之前曾显得有些信心不足,大家都认为华师是一所师范类院校,培养的人才多半在教育战线或者公务员队伍。但经过全校师生努力去做,结果是令人震惊的,现场签约34个项目,吸引投资1819.8亿元,华师专场签约的项目一半与教育相关。这个成绩不仅鼓舞了士气,而且凝聚了人心,也增加了华中师范大学的底气,是个非常好的多赢结果。
下一步,华师将积极支持武汉资智回汉工作。资智聚汉四大工程令人振奋,尤其是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这么多大学生留下来,总要结婚生子,华师正好找到用武之地,培养更多教育人才,为留汉发展的大学生们解决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多培养老师为他们教育好孩子,是华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长江日报记者杨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