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检修现场 通讯员产启斗 摄
长江网11月22日讯(长江日报记者张晟 通讯员曾斯 产启斗)11月21日,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最后一列大修编号为 “A12”列车完成大修,与正线列车一起投入到运营中。从扣车开始,依次完成修前检测、洗车、架车、解体、维修、总装、调试等作业,到最后交付共用时45个工作日。
22日,完成早高峰退车回库的“A12”进入列检库接受日常检查,列车运营近2天的各项运营数据和指标显示正常。这标志着武汉地铁12列“元老级”列车载客运营13年后,全部完成大修工作。
1号线一期工程自2004年7月开通试运营,首批配备的12列B型列车成为了“元老级”地铁列车。为了确保地铁正线运营安全可靠,列车运营年满12年或达到120万公里时需要对其进行大修。
一期列车中最后达到大修里程的“A12“列车于今年10月开始扣车检修。大修对于地铁车辆来说无异于一次“重生”,在大修过程中从内到外进行一次全面翻新,按照新进列车标准恢复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来延长列车使用寿命,提高列车运行能力,提升乘坐舒适度。
据了解,大修的每列列车除了要对牵引、辅助电源、列车监控系统、制动、转向架、车门、车钩、贯通道等部件进行检修,恢复各系统性能指标外,还要对车体外表重新涂装,对超过600平方米内饰件进行翻新并更换地板布;对门锁、折页、窗胶条、灯盒面板、指示标识等共计570多类零部件进行更换;对列车空调各部件进行换新,对送风风道进行彻底清洁,空调的制冷量、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记者当天上午在古田车辆段走进编号为“A12”列车车厢,如果不说列车是经过大修上线的,还让人误以为是新列车。“已经完成大修后的列车,在运营中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新造车水平,部分更新改造的部件甚至超过了出厂时的标准。”武汉地铁运营公司车辆一部大架修车间副主任何勇。
在大修过程中,武汉地铁自主起草编写了大修规程、工艺技术标准达到百余份,超过12万字,发明研制专用工装14项,部件自主维修率达到80%以上,彻底打破列车大修“零基础”困境,为未来全线网运行列车的大修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