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现场 长江日报记者陈亮 摄
长江网11月21日讯(长江日报记者宋磊 王雪)今天下午3:00至5:00,在武汉会议中心,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展开专题询问。
专题询问包括哪些内容?
武汉医疗卫生资源的发展规划及优化布局情况、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情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的发挥情况、现行医疗保障政策实施情况等。
谁来询问?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市人大代表
询问对象?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忠、市政府副秘书长席丹、陈红辉、市卫生计生委、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国土规划局、市食药监局、市网信办主要负责人以及各区人民政府区长。
列席今天会议的有: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任,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办公厅、法规室、研究室负责人,各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部分市人大代表。另外,还有近30名市民代表旁听本次专题询问。
市人大常委会要求应询人回答问题应直截了当、实事求是、简明扼要,不得照文稿宣读。此次专题询问还特别邀请市民和30名基层医务工作者代表旁听。
现场,副市长李忠作综合答复说,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原因:
一、武汉医疗资源总量较多,但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突出,并且分布不均衡。
二、是基层医疗机构服务领域,科学服务分级诊疗,就医秩序尚未完成建立。
三、是医院就诊流程不够优化。
四、是保障水平不高,群众看病费用负担较重。
下一步将采取这些举措解决这些问题:
一、进一步增加优质医疗资源布局。
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打造群众放心的健康守门人。
三、大力推进分级诊疗。
四、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利用信息手段,优化就医流程。
五、改革医疗保障方式,提升保障水平。
六、统筹推进,完善各项配套服务措施。
一问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袁继刚:当前,武汉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于居民需求不足,患者到大医院看病“难”,找专家更“难”,大医院人满为患,专家号一号难求,请问卫计委针对这一问题如何解决?
市卫计委:在每个区,至少三家大医院,建立三个紧密型的医联合体,这个医联体内就可以实现优质互联下沉,包括人员都下沉。到目前为止,我们13家大医院,与下面24家基层医药机构形成了完全紧密型的医联体,在医联体可以实现医疗之间共享,除这个以外我们还有110个基层医疗分级机构。
二问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安卫东:在调研中了解到,在新的人口聚集区如后湖、南湖地区,由于医疗机构的配建还不到位,该地区居民反映就近看病,看慢性病很不方便。在规划建设这些居民区前是否有配建要求?如有,为何没有实施配建?下一步相关部门将有何举措满足这些地区群众就近看病更方便的需求?
市国土规划局:国土规划局和卫计委在2011年编制完成了2020年的医疗规划,并予以落实。在南湖地区和后湖地区,都有新建医院。目前来讲,南湖地区有四所医院还未建成,在后湖地区有三所规划医院。
另外,会根据新建的项目配建。每个新开发的小区都会配建卫生服务所,实现同步验收,保证居民使用。
三问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张晓东:过度医疗是造成医疗资源浪费、患者负担加重的直接原因。请问市卫计委是否有监督制约机制,采取了哪些措施遏制过度医疗?
市卫计委:卫计委有日常监督,我们有21个专科的质量控制中心,里面有1000多个专家,一年不定进行监督。我们每年计划两次,对发生的问题进行解决。
去年,我们做了两次专项整治,把检查结果予以公布,医院负责人要为这些现状进行解答。另外,我们还监控核心数据——人均门诊次数。
四问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王卫国:为了解决好“看病贵”这个问题,市政府出台《武汉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府投入政策实施意见》规定,政府应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6个方面对公立医院进行投入。请问市财政局,准备如何落实文件要求,保证和加大对以上6个方面的投入?
市财政局:武汉市的公立医院资源比较丰富,也一直是财政投资保护的重点。最近五年,市区财政用于卫生计生方面的投资年均增长了20%以上。
市财政局下一步要从四个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加大对公立医院硬件方面的投入。下一步将突出重点,向儿科、精神卫生等方面倾斜,同时向基层包括社区卫生医院、社区卫生室、乡村卫生医院卫生室加大投入。
第二,在软件方面,从人才提升,学科建设提升,质量水平方面提升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培养,特别是紧缺型人才。
第三,大力支持公立医院的改革。
第四,大力支持公立医院加强产能。
五问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程耀明:武汉贫困人口主要的致贫返贫原因是因病。请问市卫计委和市民政局,如何针对贫困户因病致贫人口做到识别到户到人,定向治疗,一人一方,精准报销,兜底保障,真正实现报销流程简化,一个窗口完成结算?
市卫计委:如果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做好健康扶贫攻坚站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在这个方面我想汇报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武汉有贫困人口35804人,都已经被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体系锁定。
第二个方面——一站式服务。武汉人社、民政、财政,各区政府,包括卫计部门,建立了一整套的一站式服务窗口。
第三,就是零负担,希望通过我们的医疗保险,让患者实际上不用付钱,基本实现零负担。
六问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赵俊新:目前,国家推行药品采购的办法是,从药品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流通企业直接到医疗机构,通过压缩中间环节控制药品价格,也就是“两票制”。武汉市是“两票制”的试点城市,请问市食药监局在全市药品流通领域采取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两票制”可以取得哪些实际效果?
市食药监局:所谓“两票制度”就是说税票,要附带药品批号、价格等。主要目的是减少药品的中间各项环节,减少药品成本。
从2018年元月1日起将实行“两票制”。作为食药监局,主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督促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在药品招标采购当中要履行“两票制”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发现没有实行“两票制”,根据法律规定,就要向卫生计生委通报,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部门。
同时,加大专项监督检查,在药品批发企业检查中,明确企业要履行义务。
另外,积极支持本地大型药品批发企业,支持他们建设异地仓库,构建区域化配建物流中心。
七问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陈启谷: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可罗雀,请问市人社局如何发挥医保杠杆作用,引导市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第二个问题,近期市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后,根据国家高血压防治指南以及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手册的高血压用药指导,沙坦类药物属高血压治疗的一线用药,停用这两种药物后,使高血压疾病用药范围更窄,居民就医用药更难,请问为何停用?
市人社局:根据我的理解,如果这两种都在基药目录类,医保是不会停的,不管是存在什么问题,只要在基药中我们肯定纳入进来,如果是我们的工作问题,我们会立即改正。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是困扰人社、卫计部门多年的问题。过去我们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政策向基层倾斜。二是把基层报销比例和高端医院拉开。三是门槛费,我们也采取措施拉开档次,到社区标准比较低,到三级标准比较高。今年政府在公立医院改革、医改方面还要求人社部门拉开医院报销比例方面进一步做一些研究,做一些改革。
八问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方道茂:据我了解,居民群众看病就医时,仍然须携带就诊卡及社保卡,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卡通”。请问网信办,能不能让市民真正实现看病就医“一卡通”?
市网信办:市网信办推出了“电子社保卡”,市民买医药品就可以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目前有50家医院已经可以做到。市卫计委开展智慧健康三通医护信息项目,目前已经有一医院,中心医院等8家医院,实现了建设目标,16家医院开通了“健康武汉”APP,市民可以在线申请电子健康卡,可以预约挂号。
市卫计委:今后的目标是实现“一码通”、“一卡通”,所有医院的就诊卡、社会保障卡全部集中在一起。所有医疗机构都实现“一人一码”,终身享用,而且是全国通用。同时探索将救助卡和社保卡整合在一起。
九问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王萍:由公立基层医院举办的养老服务机构无法办理养老服务许可证,无法享受国家的养老床位运行补贴和建设资金补贴(床位补贴每张每年2400元,建设资金补贴一次性3000元)。请问民政局,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养老结合工作有无政策支持? 另,请问人社局,对在基层医疗机构养老床位中,患有慢性病、边养老边住院的老人,医保政策如何给予支持?
民政局:下一步,我们准备组织全市卫计人社等部门,去先进省市学习,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补充的结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十问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刘成奎:我想向发改委提问:在构建科学、合理、动态的医药价格调整机制上采取了哪些措施,从而既能保证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又能让患者总体负担不增加?
市发改委:武汉是第三批进行公立医院改革的城市,已进行到第三年,公立医院改革已基本完成。医改的主要内容为,
一是去加成,取消药品加成,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和加大政府补助来保障医院收入,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立性;
二是降低检查费,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检查费的不合理增长,体现了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三是调结构,总体上不增加群众负担,考虑困难群众的承受能力,普通门诊的挂号费和诊疗费没有调整;
四是补缺口,实现公立医院良性循环。
十一问 市人大代表 闫萍:目前,武汉市存在儿科、精神科医疗资源短缺,基层全科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不高,请问卫计委,对此有哪些近期和远期的措施和解决方案?
市卫计委:在儿科方面,年底可增加3000个床位。在江汉大学定点培养儿科医生。
精神病这方面,将启动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建设、精神病医院扩大建设。
提升技能方面我们有两个举措,一个是进行教育,用最好的医生师资去教他怎么看好基层的易发病;第二个就是要转入一些在基层非常受欢迎的中医,为老百姓做好中医院的服务,最后,需要政策措施,让我们的医生下去,怎么样去发动综合医院,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十二问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李立新:医联体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在药品种类、药品使用、药费报销上尚未有效衔接,尤其是重症患者取药报销不便。请问市人社局如何打通有关通道,方便重症患者取药、报销?
市人社局:正在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打通医联体内部上下转诊体制。目前重症病人数量不少,今后要打造紧密型的医联体,同时也考虑将基层医疗卫生中心作为重症患者的取药点。
十三问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张敬东:根据2016年底统计数据,蔡甸区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等指标均偏低,有的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蔡甸区内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区,基层卫生资源相对不足。请问蔡甸区,对解决辖区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和均衡度不够,有什么具体措施?
蔡甸区:第一,加大偏远地区乡镇卫生院的升级和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下一步区政府还要继续加投入,明年要全部完成46个贫困村的文化的标准化建设。
第二,进一步加大优质的医疗资源改进。
第三,推进医院基层医疗设施的医联体建设,通过医联体的建设,使区内优质资源下沉,切实缓解偏远地区医疗资源不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第四,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分两年建设智慧医疗项目,建设以后将实现试点医院、区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远程会审等信息共享。
十四问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刘义红:目前,江岸区共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完成提档升级6家,还有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完成提档升级,今年拟完成1家,远低于全市提档升级完成率(62%)。请问江岸区政府如何解决本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档升级问题?
江岸区:上周江岸区委区政府召开专项工作推进会,主要从以下方面推进这项工作:
一是举全区之力加快进度;
二是提升标准,超前谋划,主动布局;
三是系统推进,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的同时,同步推进养老、卫生、教育、文体等公共服务水平。
十五问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顾亦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础,但我们了解到,群众签约的积极性不高,请问市卫计委下一步如何做好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打消居民顾虑,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真正落到实处?
市卫计委: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考虑提升实惠。签约后,挂大医院号,由家庭医生团队去,治疗、转诊仍由家庭医生服务,老人、肢残等人士,看病不用跑腿,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实惠。
此外,还要在调动家庭医生的积极性上下工夫,给予家庭医生一些好政策,比如提高报酬制度、福利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