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风采】潘志荣:“我想带着最基层的声音,去北京参加十九大”
2017-10-13 11:01:43 来源:检察日报


党的十九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业务监督管理部部长兼派驻检察室主任潘志荣。

        潘志荣,1962年5月生,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人,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8月参加工作,锡林浩特牧业机械化学校机械化专业毕业,中专学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大专学历,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一级检察官。
 
        “我想带着最基层的声音,去北京参加十九大。”10月10日,潘志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潘志荣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业务监督管理部部长、派驻满都拉口岸检察室兼希拉穆仁检察室主任,一级检察官。
 
        当选后,先到牧区走访调研

潘志荣向牧民宣传法律及举报常识

潘志荣与干警一起深入牧区为牧民普法

        6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党代会选举产生出席党的十九大的41名代表,潘志荣就是其中的一员。
 
         “我是一名有25年党龄的老党员、31年工龄的老检察官,从未想到会成为全国近九千万党员中的一名代表。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我感到十分光荣,这也是广大基层检察官的光荣。”回想当选时的心情,潘志荣依然激动。他认为,这是党组织对他的信任,更体现出组织对基层一线检察官党员的高度重视。
 
        在身边的人看来,潘志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是当之无愧的。在达茂草原上,“潘志荣”这个名字与诞生在这里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一样家喻户晓。
 
        31年来,作为一名基层检察官,潘志荣走遍了达茂旗1.8万平方公里上的77个行政村,巡访了890个牧点,4000多户牧民。他先后荣获个人二等功3次、三等功2次;入选内蒙古自治区最美基层检察官;他负责的派驻满都拉镇口岸检察室工作经验在全自治区推广;2016年,荣获“北疆楷模”“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CCTV2016年度法治人物”称号等;2017年,荣获“第六届感动内蒙古人物”和第二届“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
 
        “荣誉对我来说是压力,更是努力工作的动力。党代表对我而言,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我人生的新起点。”当选十九大代表后,潘志荣更忙了,他首先去牧区走访调研。
 
        他最初的想法是:通过调研整理出几份调查报告,就少数民族地区推进依法治国、边境地区脱贫攻坚等提出建议。“我将按党代表的职责要求,按大会议程认真参与审议报告、修改党章等工作,也要把基层的声音带上去。”他表示。
 
        如发言,会提基层检察工作
 

潘志荣出庭支持公诉

 
        接受记者采访时,“基层”一直是潘志荣口中的高频词。
 
        虽然潘志荣已经是达茂旗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业务监督管理部部长,但他的自我定位依然是“普通的基层检察官”。在基层工作,他有两把打开牧民心扉的“金钥匙”。
 
        一把“金钥匙”是“蒙汉双语”。潘志荣虽然是汉族,但他精通蒙语,通过长期“朝五晚十”“翻烂蒙汉词典”式的学习,他能娴熟运用蒙语对话、诉讼。农牧民们认为他说的是“听得懂的法律”,他还带动培养了一批双语诉讼业务骨干。
 
        2014年7月,在撤销被告人巴某缓刑的公开听证会上,潘志荣用流畅的蒙语反驳了巴某的申辩,令巴某无言以对,流下悔恨的泪水……2011年,他在办理一起3名蒙古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抢劫案时,用蒙语与他们交心,少年们很快主动认错……
 
        另一把“金钥匙”是“游牧”检察工作法。潘志荣从2011年任基层检察室主任起,便开始“主动出击、巡回走访”。从达茂旗的满都拉口岸到石宝镇山区,他走访了近七成的牧点,每年两百多天“泡”在农牧区。
 
        2013年,潘志荣在达茂旗明安镇走访牧户时了解到,当地草场补贴款没有如数发放给牧民。他和同事们迅速展开调查,很快查明该镇牧业工作人员张某贪污草场补贴款,最终对其依法追究了刑事责任。在他的推动下,达茂旗建立惠民项目资金数据库,对资金下拨全程监督,确保了近10亿元专项资金安全发放……
 
        今年,打造基层检察室平台依然是潘志荣的工作“重点”。“在十九大上,如果有机会发言,我想提基层检察工作方面的建议。”他表示,“案多人少”问题依然困扰广大基层检察机关,希望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推进,能有更多良策解决这一问题。
 
        他的心,和牧区群众永相连
 

潘志荣出庭支持公诉

 
        在潘志荣手机里,保存着320余个农牧民朋友的电话。最近和他通话的,是满都拉镇八音哈少嘎查的乌仁其木格大姐。
 
        2017年春节前,潘志荣走访牧区时,结识了贫困户乌仁其木格。她告诉“老潘”,家里经济困难,希望帮忙贷点款,潘志荣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回到旗里,他跑了几天个人为乌仁其木格担保贷了1万元。年后,乌仁其木格家又遇到新困难,两个孩子上学需要资助。这次,潘志荣直接拿出3000元借给了她们。“她前几天打电话说,贷款今年可能还不上。确实值得同情,那就我还吧。”潘志荣说。多年来,他为农牧民担保贷款20多万元,资助农牧民群众5万余元。
 
        在达茂草原,群众随时可以找到潘志荣。他曾发放5000多张蒙汉双语的“检民联系卡”,上面有他24小时不关机的手机号。2013年起,潘志荣将走访农牧民的情况记录在“民情日记”上,现在已9万多字,成为检察工作和群众工作的“晴雨表”。
 
        “下一步,我想加大力度‘走基层、访民情’,更好地为农牧民群众服务。”潘志荣说,作为员额检察官,他在办好案件的同时,一定要坚定地走下去,做好基层民生检察工作。
 
        “我是父亲心爱的骏马,永远爱恋着草原/无论在哪里,我的根在草原……”正如歌中所唱,31载岁月流转,在中蒙边境的达茂草原,潘志荣和少数民族兄弟守望相助,结下深厚的“安达情”。他离不开这里,他的心,永远和牧区群众在一起。
 
 
检察日报新媒体出品
 
文字丨郑赫南
 
图片来源丨最高检新闻办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检察院
 
编辑丨孙风娟
 
联系邮箱│jcrb2014@qq.com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