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着中华文化中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无数的“灯塔”在全国挺立,照亮了整个社会的价值星空
长江网10月9日讯(长江日报记者高萌 整理)七集大型政论专题片《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第四集《凝心铸魂》,昨晚8点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本集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牢固树立文化自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将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构筑得更加巍峨。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发表讲话时说:“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它是中华文化复兴、自信这样一种志向。”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动情地说:“你们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温暖了人心,诠释了文明,传播了正能量,都是好样的!”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工程、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还是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在习近平总书记文化铸魂的脉络中,实现文化强国的路径越来越清晰。今天,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勇气,向着美好生活的幸福彼岸逐梦前行。
影响像空气一样
百姓日用而不觉
每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都离不开精神价值的指引;每段砥砺奋进的征程,都必定有精神力量的支撑。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五年来,汇聚凝心铸魂的思想伟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为基石,以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强基固本的铸魂工程,凝聚起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彰显出日益强劲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2014年春节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主题,进行了集体学习。习近平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习近平强调,要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达到百姓日用而不觉的程度。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精神旗帜,昂扬树起。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
从井冈山到古田,从延安到西柏坡,五年来,习近平的足迹几乎遍布革命老区。
他倡导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级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它所代表的革命文化是一种革命理想,它的本质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它蕴含着的丰富的养分,它所内涵的精神、理想、作风仍然是今天中国共产党人坚强的政治定力。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不断强调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高度重视革命纪念日的现实意义,尽显为益之大、收功之远。
礼仪,是宣示价值观,凝心聚力的有效方式,一些重大礼仪活动上升到国家层面,以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支撑着中华民族
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精神追求,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精神追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在中国人内心,千百年来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正因为有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中国文化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公益性文化事业深入推进,群众文化丰富多彩,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文化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
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
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筑牢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久久为功,驰而不息。
无数的“灯塔”在全国挺立,照亮了整个社会的价值星空。
从心底迸发出对善的敬重
成为这个时代的精神力量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道德模范形成了强大的示范效应,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同频共振。
学雷锋志愿服务在大江南北蔚然成风,诚信制度建设有序推进。群星灿烂,七星共鸣。从一个身边好人的凡人善举,到一群道德模范的身先士卒;从一座城市的好人频出,到一个社会的崇德尚善。
五年来,细水长流的日常熏陶,使人民从心底迸发出对善的敬重、对美的向往,成为这个时代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滋养。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里,无论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工程,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还是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在习近平文化铸魂的脉络中,实现文化强国的路径越来越清晰。
习近平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对聚合社会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他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要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进步,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有力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唤醒了丝绸古道上
沉睡千年的文化之魅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融会了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有了鲜明的时代内涵。
五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出坚实步伐,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显著提升。与此相应的是,与世界大国地位相称的国家软实力也同步提高。
中国所体现出的软实力,正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吸引着世界的注意。五年来,由习近平提出的一系列中国倡议、中国方案在全球深入人心。
2013年9月7日上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他说:“我的家乡中国陕西省,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的亲切。”
支撑“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核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中国哲学精神。
在这片土地上,中国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唤醒了丝绸古道上沉睡千年的文化之魅力,又赋予其现代化之魂,成为21世纪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十三亿多中国人民继续
向着美好生活豪迈前行
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中,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形成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曾作出这样的表达:“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这个时代。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
从2014年出版以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已经以23个语种出版发行,在全球发行量已经超过650万册,持续畅销。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民族精神,文以铸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将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构筑得更加巍峨。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三亿多中国人民将继续高扬中国精神,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向着美好生活的幸福彼岸,豪迈前行。
本版文图均据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