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后花园刷新乡愁 上半年乡村旅游收入57.9亿
2017-08-23 08:44: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武汉城市后花园刷新乡愁,上半年乡村旅游收入达57.9亿

  3月29日,“寻找武汉最美乡村”活动,数万市民挤爆木兰花乡,在“花海”中畅游。记者刘斌 摄

武汉城市后花园刷新乡愁,上半年乡村旅游收入达57.9亿

  “寻找武汉最美乡村”活动,数万市民挤爆木兰花乡,在“花海”中畅游。记者刘斌 摄

长江网8月22日讯(记者周韧 李英波 通讯员王爱民 张群 王志龙)“从春到秋,这儿都是格桑花和各种鲜花怒放的世界”。今日,武汉市民涂雅丽带着儿子、侄女在黄陂区张家榨村旁的草坡上惬意地嬉戏。每年的寒暑假,很多武汉人都爱来到这儿,过上几天快乐草原生活。

2年前,张家榨村上榜“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目前,村子里有800余人在景区就业,吃上“旅游饭”。

山清水绿农民富裕,张家榨村是武汉城市后花园发展的一个缩影。

满载乡愁,美丽乡村建成星级后花园

八月的黄陂区长轩岭街官田村,清凉静谧。这儿是木兰天池的门户村,沿着古朴悠长的龙池堰明清街道行走,两边阁楼木廊筑列有序。走进一路绿荫,穿过小桥流水,能嗅到木兰农家宴的诱人香气。

几公里外的陈家河湾,民居错落有致,山间涓涓细流,村头小桥流水人家,湾中竹林密布。不远处的朱家湾村,再过两个月,村里120多岁的桂花老树就要开花了。

75岁的村民朱绍富说,他从小在桂花树下长大,掏鸟窝、捉萤火虫、树下乘凉听爷爷讲故事的童年记忆,仍萦绕心头。每到花开时节,无数游客络绎前来,摄影爱好者、绘画爱好者也喜欢来这里拍摄、创作。

2017年武汉市陆续建成10多处特色镇、特色村。上半年,武汉市乡村休闲游接待游客19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和50%。

市民下乡,大众创业助推精准扶贫成时代潮流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武钢退休职工谌鄂湘与他的5位退休好友,结伴成为新洲区道观河汉子山村首批下乡养老的市民。

汉子山村是一个贫困村,生态环境优越,盛产油茶、茶叶等作物,但因地处偏远,以前鲜有人来。而现在,汉子山村上百户闲置农房中,已有37户签订租赁协议,常住该村的武汉市民已有20多户,有效带动当地油茶、茶叶等特色农产品销售增收。

“把市民下乡作为加快推进脱贫工作的一项新抓手”,今年4月以来,在武汉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市民下乡”新政让贫困村热闹起来,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支持“市民下乡”到271个贫困村的政策措施,培训了村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作为政策宣讲员,通过促进“市民下乡”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攻坚。

据统计,截至8月15日,武汉“市民下乡”共发布空闲农房信息4015条,签订租赁协议1650户,年租金2365万元,吸引社会投资13580万元。

武汉城市后花园刷新乡愁,上半年乡村旅游收入达57.9亿

8月1日下乡市民,在新洲区道观河汉子山养老山居成立党支部,市民下乡书屋同时挂牌。记者刘斌 摄

资智兴农,高层次人才引领都市农业新发展

2015年,在新加坡学习企业管理的武汉伢喻明慧,决定回到家乡做一名“新农人”。她创办御花堂生物公司,研究起了酵素改良土壤基质。经过两年时间,喻明慧公司研制的“易米环保酵素”,价格便宜,效果好,长期使用能改良土壤基质,成为传统化肥的替代品,在武汉国家农业科技园的扶持下,进军高端农业市场前景广阔。

海归、博士、科研人才、职业经理人……武汉资智兴农政策,鼓舞着高层次人才积极留汉回汉,勇做都市农业大发展时代的弄潮儿。

武汉城市后花园刷新乡愁,上半年乡村旅游收入达57.9亿

7日,武汉农业检测中心邓艳芹、黄灿、曹艳(从左至右)博士对抽样农产品农药残留进行检测。记者刘斌 摄

据统计,目前仅武汉市农委、农科院以及市郊农业系统,已有近百名博士人才。武汉农委推出的“引博工程”,两年时间吸纳了19名农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博士邓艳芹、武汉大学博士黄灿、浙江大学博士曹艳,三位80后女博士姐妹花,留汉从事全市农业检测工作,成为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卫士”。三人展开“农田土壤及作物重金属关联检测”等课题研究,对“作物种植科学化”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