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 “坚持战略思维,始终把武汉发展放到全国乃至全球发展大格局中去谋划和定位”。“八个思维”,不是抽象的理论,在武汉,它每一项都对应具体而生动的工作。连日来,长江日报多路记者走访8个领域的武汉人,请他们讲述半年来如何以“八个思维”指导工作实践,谈谈他们眼中的武汉变化。
【故事】
从拍桌子到认可,90后用笑容打动大爷大妈
人物:胡小庆,26岁,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政府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武汉众治社区服务公司员工
今年5月2日,胡小庆作为“红色物业”——武汉众治社区服务公司的一员,走进江岸区新村街铁南社区黄埔人家小区。
“小胡,居民反映小区最近又出现牛皮癣了!”见到胡小庆的时候,她正忙着处理居民反映的问题。
众治公司目前共有20名员工,均为90后,全员硕士学历,可谓是学历最高的物业公司。
黄埔人家小区是武汉率先开展“红色物业”的小区之一。2007年左右建成,属经适房小区。走进小区,垃圾桶整洁,楼道干净,花草树木绿意盎然。
几个月前,小区的环境可不是这个样子。胡小庆还记得,刚走进小区摸底走访时,居民的吐槽不少。最让她难忘的是一次“拍桌子”。
她刚到小区不久,几位居民就因小区停车纠纷闹到办公室来,一个说有车没处停,一个说车太多没法走路,越说越气,把办公桌拍得砰砰响。
安抚了居民,胡小庆和同事们开始调查走访。小区共有居民768户,有停车需求的车辆至少有400-500台,车位不够用是不争的事实,而大量增加停车位势必影响居民出行、破坏小区绿化。各方利益如何兼顾?这可是在象牙塔里从未解过的难题。
胡小庆和同事们协调召开由业委会、社区居委会、物业和“众治”四方代表参与的协商会,还专门邀请来律师给大家讲解相关法规,并拿出系列解决方案:理顺小区停车秩序、在小区周边选址建立体停车楼、与附近二七停车场协调租赁停车位等。
一蹴而就解决停车难不可能,但看到这群年轻人为大家服务的劲头和小区停车状况的不断改善,居民的火气消了。“嗯,现在乱停车问题强多了!”曾经“拍桌子”的居民认可了他们。
胡小庆的工作干劲更足了,路上碰到大爷大妈,她会甜笑着上前打招呼;而社区大爷大妈们也喜欢找这群佩戴党徽的年轻人反映问题。
胡小庆的办公室有一张江岸区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架构图,全区576个老旧小区,其中超过300个既无居民自治组织又无物业管理。用“红色引擎”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改变老旧社区面貌,让居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这成了当下胡小庆和同事们的工作重心。
(记者夏琼 宋磊)
■故事
市民来信为长江新城规划出点子
人物:游畅,37岁,市规划研究院二所总规划师,长江新城规划专班组技术负责人
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启动规划建设“长江新城”后,市国土规划局迅速组建了长江新城专班组,37岁的市规划研究院二所总规划师游畅,被任命为长江新城规划专班组技术负责人。自那天起,她的生活几乎全被“长江新城”占据。
今年春节,为制定长江新城全年工作计划,专班大年初五就开始工作。从过年到现在,很多同事休息日不足10天。
2月,新城选址工作全面铺开。分析武汉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武汉城市空间发展、捕捉世界城市的发展轨迹、对标世界先进发展的城市案例……专班紧张忙碌着。定位选址备受关注,专班通过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市民互动、专家座谈、各部门沟通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各界意见,并通过科学论证初步形成选址意见。
在这一过程中,广大市民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市民对城市发展的热情令游畅格外感动。她还记得,2月24日那天,春寒料峭,年近七旬的吴老先生,作为一名武汉老规划人,独自来到专班,提出自己的看法。
来自阳逻的热心市民林云智更让游畅难忘。这位热心市民的来信,带给大家全新启发。
信中,林先生认为,从“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背景入手,长江新城应大手笔地规划。
游畅说,认真研究市民建议后,大家感到很受启发,长江新城的功能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整合考虑,形成具有更大的产业效能、更强辐射能力的城市空间板块。
7月17日,众所瞩目的长江新城选址正式公布。而游畅并未休息一天,又马上投入长江新城具体规划编制工作中。
(记者王亚欣 实习生胡佩)
■故事
招商老兵投其所“需”,4分钟拽回来一个投资大机遇
人物:熊刚,55岁,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招商局局长
7月30日一大早,在分头了解各专班工作动态后,熊刚赶紧网购次日前往北京的火车票。作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招商局局长,抓住一切机会展开招商攻势,早已是熊刚的日常。
就在前一天傍晚,刚从深圳返汉的熊刚来不及回家扒一口热饭,就风尘仆仆赶到办公室处理下一周行程。“对比兄弟城区招商进度,我一刻都坐不住!”尽管深圳之行收获到一家高新技术企业100亿元投资项目的洽谈机会,熊刚并没有一丝懈怠。
“重大投资项目稍纵即逝,你对接动作慢一点就溜掉了。”两周前,熊刚从市直部门获悉该企业投资信息,立即赶赴深圳,约见未果后连续跟踪并在深圳等待一天,企业老总出于礼节出面会见,但告知即将跟另一城市有关方面签约,熊刚提出“请给我5分钟介绍武汉临空港”的请求。
实际上,在熊刚开口的第4分钟,对方老总就坐不住了,他批评在场的投资项目负责人,为何没有全面反馈城市的考察情况。由此,武汉临空港最终成为该企业100亿元强力外拓的棋落之地。
“4分钟拽回来一个大机遇,并不是我有多大本事,而是知己所长,能站在企业角度,从土地供应、人才待遇、综合保障多方面满足企业所需。”
“与武汉临空港一路跑来,对区域优势的把握,成就了我们对外招商的强大气场。”在熊刚眼里,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今年跃入一个全新层面。
今年1月10日,市委要求临空港经开区发扬拼搏赶超精神,分析临空港独特优势、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做到扬长与补短“两手抓”。半年来,作为招商老兵的熊刚切身感受到,发挥优势与破解瓶颈这一“辩证思维”对全区招商与发展带来的巨大动能——截至6月末,全区签约新项目36个,协议投资总额1589.3亿元;全区完成工业投资绝对值149.24亿元,在全市排名第3位,新城区排名第1位。
30日上午,就在长江日报记者对熊刚进行采访的时候,他的手机闹铃响了起来,下一个招商项目正等着他赶去。 (记者戴东辉)
【故事】
明星校友为“资智回汉”设手机专号
人物:蹇宏,54岁,武大校友企业家联谊会秘书长,武汉“招才大使”
28日,武大校友企业家联谊会秘书长蹇宏接受长江日报的采访,是在赶往机场的路上进行的。此行他将飞赴北京,向武大校友领军人物、联谊会理事长陈东升报告“资智回汉”项目情况。这半年来,他俩“打飞的”碰头,已不知多少次。
只有此时,蹇宏才得空靠在座椅上。最近12天里,蹇宏和校友企业家代表一连走访了江汉、黄陂、江夏、武昌、东湖高新、东西湖、硚口等区,还拜访了英国驻汉总领事。
“校友们对武汉感情非常深厚!”让蹇宏印象最深刻的是明星校友、融创中国董事局主席孙宏斌。
20日,孙宏斌赶到武汉,这位从来不带随从、不走贵宾通道的不羁富豪,生平第一次接受“被接机”,晚上10时还在和武昌区相关负责人交流,在汉待足一天。蹇宏还透露了一个小细节,孙宏斌还为此行专配了一部手机,为在汉联络留下专号。
蹇宏笑说,武大窦贤康校长曾跟陈东升打趣,进入“资智回汉”时间后,自己见陈东升比见自己太太的时间还多。而雷军多次来汉,投资建设小米(武汉)总部,从签合同到交付使用仅用5天。
早上7时开始洽谈、不设宴,简餐后赶经济舱、坐高铁匆匆来与走——武大校友企业家为“资智回汉”奔走,就是这样争分夺秒。
自4月8日武汉市招才局成立,蹇宏上任“招才大使”已110余天。110天来往武汉的企业家身家总和是数千亿级的,洽谈的项目总和也是亿级的。
校友企业家如此捧出拳拳之心,究竟为何?“这座活力之城,我们都曾在这里度过青春,常怀感恩感念,而市委市政府创造性提出‘资智回汉’工程,将校友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力,这与武大多年注重校友资源挖掘不谋而合,武大校友企业家受到城市与母校感召,在所不辞!”
(记者李佳)
【辩证思维】
【创新思维】
【系统思维】
今年来,武汉推动赶超发展屡出新招实招:发展新民营经济,成立市招商局、市招才局、设立“网上群众工作部”、推行“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大力整治“新衙门作风”、开展调研选拔“狮子型”干部等等。
尤其在全市招商引资大会上,武汉首次提出要充分发挥武汉校友资源的特殊作用,将校友招商作为招商引资的新突破口和生力军,实施“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一时间,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校友纷纷响应。不足百天后,近千名华中科技大学校友相聚武汉,为武汉带来总额高达989.7亿元的重大合作项目。据了解,武大校友资智回汉活动将于下月举办,校友在汉签约额将超千亿元。
资智回汉创造性撬动校友资源
“坚持创新思维,善于以创新举措推动各项工作更富有成效”
今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武汉赶超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围绕全产业链、城市功能链、创新链招商,发挥“四支招商大军”独特作用,创新完善“五大机制”。这个“一号工程”成为武汉赶超发展的强大动能。今年以来,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518亿元,增长42.2%,创历史同期新高。
“一号工程”开创武汉招商引资新局面
“坚持辩证思维,突出发挥优势与破解瓶颈‘两手发力’”
今年来,武汉相继打出组合拳,整体谋划全局发展。在发展方略上,提出亮点撬动、创新驱动、投资拉动、改革推动、开放带动、生态互动、作风促动“七动”;在治水上,开展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四水共治”等。尤其是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武汉探索实施以“红色引领、红色头雁、红色细胞、红色阵地、红色物业、红色文化、红色旋风、红色基金”为内容的“红色引擎工程”,获中组部肯定。随着“红色引擎工程”深入推进,实行“法治、德治、自治”并举,武汉正积极探索以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红色引擎”助老旧社区温暖转身
“坚持系统思维,更加注重整体布局、系统集成和协调推进”
今年来,我市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精心谋划建设武汉长江主轴、长江新城、东湖城市绿心等城市亮点区块。近期,长江新城选址确定并向社会公布,在武汉中北部,将分三期建设,起步区位于谌家矶—武湖区块。
长江新城被视为“百年大计,武汉大事”,目标瞄准为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区。
“长江新城”瞄准全球未来城市样板区
“坚持战略思维,始终把武汉发展放到全国乃至全球发展大格局中去谋划和定位”
【战略思维】
【故事】
大堤上放慢脚步,细细查看有没有塌陷裂缝
人物:蒋志刚,53岁,市水务局防汛抗旱与安全监督处处长
7月2日晚9时,武汉提前启动防汛III级应急响应。
灯火通明的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大楼内,全员在岗,气氛紧张忙碌。蒋志刚眉头紧锁。
53岁的蒋志刚是市水务局防汛抗旱与安全监督处处长,从事防汛工作32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防汛专家。6月底长江水位迅猛上涨以来,他一直往返于指挥部和防汛一线。
2日上午8时,长江汉口站水位到达26.55米。刚把信息报送完毕的蒋志刚接到任务,陪同领导前往龙王庙检查。
龙王庙江段是长江、汉江交汇处,江面狭窄、岸陡水急,直接关系汉口重要商业街区的安全。岿然不动的大堤上,原本个头高高、走路如飞的蒋志刚放慢脚步,细细查看堤面外坡,有没有塌陷、跌窝、浪损、裂缝。
“现在是非常时期,哪怕出现细小的问题也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每一个细节,蒋志刚都没有放过,直到确认无险情、值守人员和备汛物资全部到位。紧接着,他又去了沿江的部分闸口,检查封闸前的准备工作。每到一处,同样的话,他都会不厌其烦再说一遍。
中午12时,指挥部发来紧急通知,下午2时30分,召开市防指汛情会商会。顾不上休息,蒋志刚立刻打开电脑,刷新并收集最新数据,包括水量分析、水位状况、天气预测等。为防汛情突变,他将预案的内容一并准备周全。
下午4时30分,会商会传来重磅消息,考虑到未来的天气和来水趋势,指挥部决定提前启动防汛III级响应。
晚9时30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消息。
这一天,四处现场检查,三场会议,无数个电话、传真及网络通信,让蒋志刚几乎不敢喘气。
随着水位的持续下降,7月8日22时,我市将防汛应急响应等级从III级调整为Ⅳ级。防汛形势最严峻的这段时间,蒋志刚没有接到一个报告有险情的电话。写下“全市汛情平稳可控”,是他每天做信息汇总时最开心的事。
(记者黄师师 通讯员黄金波)
■故事
不光贫困户脱贫,还要贫困户致富与全村长远发展
人物:李国胜,45岁,凤凰寨村第一书记、市纪委和武汉金融控股集团驻凤凰寨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市纪委干部
“党的政策是桥梁,抓紧行动奔小康”“谁英雄,谁好汉,脱贫致富比比看”……这些朗朗上口的扶贫宣传标语,是7月29日长江日报记者在黄陂区蔡家榨街道凤凰寨村探访时看到的。
凤凰寨村第一书记、市纪委和武汉金融控股集团驻凤凰寨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国胜介绍,该村3年前被确定为我市271个贫困村之一,按计划,今年要整村脱贫出列。
据悉,上半年,市纪委常委会两次专题研究精准扶贫工作,要求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国家战略和政治任务全力推进,“把精准扶贫工作始终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精准扶贫绝不是‘数字脱贫’,绝不仅仅是贫困户的脱贫出列,更应是贫困户的致富和全村的长远发展。”这是李国胜从事扶贫工作以来最深刻的体会,也是他和同事们共同定下的“小目标”。
凤凰寨村的精准扶贫,不光是这样谋划的,也是这样实打实干着的。
今年5月,凤凰寨村组建了全市首个驻村扶贫攻坚工作专班。上半年,驻村扶贫工作队因地制宜,扶持了两位回乡创业能人发起成立凤凰寨农庄、稻田养虾等两大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帮扶资金助推、大户带动、固定聘用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等,带动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增收。仅今年底,上述两项目即可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5万元,今年计划脱贫的15户贫困户每户增收3000元、去年已脱贫的11户每户增收1000元。
6月30日,驻村扶贫工作队在全省首创贫困村村级扶贫专项救助基金,初设规模为10万元,资金来源于帮扶资金、村集体经济收入等。
驻村扶贫工作队还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凤凰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凤凰寨2个自然湾的农房外立面、水电管网、周边道路将获得彻底改造;协调园林部门投入50万元,即将启动实施凤凰寨的园林规划建设;3000平方米的百姓大舞台、400米长的龙凤风情文化大道等项目也正在全力推进中。
(记者王刚 通讯员张银华 胡胜华)
【故事】
网群部让大家学会换位思考,有了主动服务意识
人物:韩宏,46岁,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网上群众工作部受理办理组工作人员
自我市群众诉求受理办理网上平台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上线以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收到的留言总数一直位居前列,回复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成功解决了多起网民反映强烈的问题。
曾从事多年信访工作的韩宏,目前是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网上群众工作部受理办理组的一名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市长专线、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等平台上群众诉求件的转交督办。因为工作任务繁重,长江日报记者多番联系,终于在28日中午,趁着午休时间,在办公室与韩宏见了面。
“网上群众工作部让大家学会了换位思考,有了主动服务意识。”韩宏坦言。
前不久,有市民反映,茅店山西路的一处人行道,处于围挡之中,形成了“断头路”。韩宏将投诉转到区城管局后得知,打围区域属于武咸城铁建设地块,截至目前未移交到辖区。“这个问题确实比较棘手,而且地块又没移交到区里,原则上谁主管谁负责,我们完全可以转走”,韩宏说,但经过几个月的网群工作,大家都有了一个统一认识:要本着做实事、见实效的态度,发扬主动服务意识,不能撒手不管。最终,城管局、施工单位及铁路部门多方协调达成一致,会很快拆除围挡,还路于民。
如今这种主动服务意识已融入全区各个办理单位。今年6月中旬,汤逊湖旁的新凯御景湾小区有业主反映,小区门前是大幅弯道,违停现象严重,视线不好,极易发生事故。经由网群部转办后,区交通大队立即实施生命防护工程,制定了该路口交通设施及施工方案。几天后,施工人员就在小区路口安装了减速带、提示牌,并加强对沿线路段违停管控。
7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御景湾小区前看到,路面设施完善,道路两旁没有违停车辆。
“处理网上投诉,公开回复办理结果,效果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玩不得假。”韩宏说完,又给区城管局打电话,督办城铁下方“断头路”拆围挡一事。
(记者刘海锋)
■故事
心疼老百姓被骗血汗钱 每周都进社区教防骗
人物:鲁昊,30岁,武汉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民警
对于武汉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民警鲁昊来说,进社区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每周至少一次,雷打不动。
这个习惯是从“万名警察进社区”启动开始的。如今,在鲁昊对接的汉阳区桥东社区,他已经成为了居民、群干们眼中的老朋友。
然而,初到桥东社区,鲁昊可享受不到如此待遇。他回忆,当时,看他来到社区对接,居民、群干们的眼神带着谨慎和怀疑。有人甚至在背后议论:进社区估计就是一阵风,坚持不了多久。
“当时心里憋着一股劲,一定在社区扎下根。”鲁昊说,此后,自己有事没事就往社区跑,有时一个星期会往社区扎个两三回。
进社区做什么?鲁昊说,自己在反电诈中心工作,防诈骗宣传是自己的专长。每次进社区,他都会带着反诈骗宣传资料到社区分发,添加居民们的微信,向居民们推广反电诈中心微信公众号,最大限度地普及防骗知识。除此之外,在桥东社区,鲁昊调解过社区矛盾、排除过“胶囊房”消防隐患,久而久之,居民、群干们与鲁昊相处越来越融洽。
陌生到熟悉再到亲密无间,“万名警察进社区”开展以来,这样的进社区故事,几乎发生在每一位进社区民警的身上。
鲁昊说:“看到被电信诈骗骗走血汗钱的老百姓沮丧又无助的神情,心里钻心地疼。”鲁昊说,依托反电信网络诈骗自动作战平台,快处警、快研判、快拦截、快止付、快打击,每分每秒都异常珍贵。17日,江汉区某公司财务人员刘女士被QQ群里的假老板骗走48万元,他和同事们接警后,不到10分钟就将资金成功冻结。
(记者刘智宇 通讯员杨槐柳 刘万鹏)
【底线思维】
今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次部署防汛抗旱工作,把确保不再出现“武汉看海”作为底线要求,加速提升城区抽排能力,时刻“盯住天、管住地、抓住人”,确保安全度汛。
年初我市提出“四水共治”,明确要以打造“滨水生态绿城”为目标,全面推进“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实现“水患”向“水利”的转变。截至目前,我市在防洪水方面,已完工全部水毁工程;排涝水方面,新增抽排能力490立方米/秒,城区整体抽排能力提升50%;治污水方面,三金潭、黄家湖污水处理厂改扩建等一批项目完工;保供水方面,实施供水布局大调整、制水工艺大提升、供水管网大改造。
“四水共治”变“水患”为“水利”
“坚持底线思维,切实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今年来,武汉依法打好信访积案化解歼灭仗,对全市多年遗留下来的1872件信访积案,由市领导带头依法依规化解。目前,信访积案化解结案率达91.5%。
今年3月,作为我市机关作风建设“组合拳”之一,“万名警察进社区”启动。1.2万余名公安民警对口全市1287个社区和1883个村湾,从公安局长到一线民警,全警对口深入社区村湾,在打击违法犯罪、加强警民联系等方面开展工作。据悉,这在全国尚无先例。“万名警察进社区”启动以来,全市740个社区实现“零发案”,入户盗窃发案率下降30%。
1.2万民警进社区 740个社区实现“零发案”
“坚持法治思维,善于运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法治思维】
【民本思维】
【精准思维】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建立“千名局级干部联系服务千家企业”“万名处(科)级干部联系服务万家小微企业”工作机制;创立“网上群众工作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以实际工作成效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5月11日,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成立“网上群众工作部”,运用网络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意、解民忧。目前,“网上群众工作部”已通过整合“12345”市长专线及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等服务窗口,统筹诉求办理、强化督导考核、集成信息资源等,实现虚拟机构,实体运作,并创新工作机制,对于解决问题不及时、不得力的单位,进行问责、追责。
据统计,武汉市网上群众工作部成立2个月时,共受理群众投诉、建议、咨询265922件,按期办结率达到99.41%,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网上群众工作部”察民情解民忧
“坚持民本思维,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要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图”,坚决克服讲“大概”“差不多”的马虎作风——这是新一届市委对领导工作的重要要求。
全市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围绕完成全年47528名贫困人口脱贫、107个贫困村出列的目标,上措施,加力度,用“绣花的功夫”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用“绣花的功夫”精心推动脱贫攻坚
“坚持精准思维,做到精心研究、精准施策、精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