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从“开国将军”任荣子女处获悉:“任荣同志2017年6月16日2时28分因病救治无效在武汉去世,享年一百岁”。
任荣,四川省苍溪县人,生于1917年。他戎马一生战功卓越,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主动请战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他又请缨西藏,在雪域高原贡献十六年的岁月。曾任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军区党委常委、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长江日报记者采访到任老的两位女儿和曾经的贴身秘书,他们向记者回忆那位“严厉的父亲”,那位“和蔼可亲的首长”。
任荣二女儿任晓莉的手机里一直存着的父亲与母亲的合影
任荣在武汉住的红砖房 记者高萌摄
全家人跟着父亲走南闯北
“父亲不管走到哪都种树。”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武昌茶港大院12号,院落中有一座普通的两层小楼,任荣1980年8月来到武汉后,一直住在这栋两层楼的红砖房里。
任荣的五女儿任艳莉向长江日报记者回忆,记事以来,父亲经常调动,家里人跟着他走南闯北。“唯一牢记的就是,父亲不管走到哪,都种树。”
任艳莉印象最深刻的是,1961年,父亲在家周围种了大大小小的沙果树,成了一片果林。“那一年大丰收!”任艳莉说,父亲种的沙果长得很茂盛,结着密密麻麻的果子。看得自己和弟弟简直馋死了,“当时我和弟弟天天围着树转,就想吃树上的沙果”。
但任老却对他们说,“这树上的沙果是要留着后面搬进来的首长吃,给他们的家属吃,你们想吃可以,掉在地上的你们捡起来吃”。
任艳莉和弟弟记得很清楚,每天都眼巴巴地看着父亲种的那些沙果树,“什么时候往地上掉果子,我们就立马捡起来,冲到家里,用水冲一冲就吃掉,满口留香,这个印象太深刻了”。
在任老武昌茶港大院家的后院,种着他亲手栽培的20多株银杏树,其中最大的已有37岁。任荣的二女儿任晓莉介绍,父亲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种果树,每年结的银杏掉一地。“父亲在生前就交代我们,以后在他墓地周围一定要多多栽银杏树”。
经常在连队蹲点
“仅有两三个春节全家一起过”
在任晓莉印象里,父亲特别严肃、严厉,“因为接触少,就不像一般的孩子,在爸爸的背上长大”。
她说,父亲在家待的时间相当少。“基本上回家都是看不到他的,他经常在下面连队里蹲点。父亲不管在哪个地方工作,都特别接近基层。”
任晓莉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当时她还在上小学,很少能够全家团圆。尤其是家人在北京时,任老调到西藏去了,很少回来。
“记得很清楚,大概仅有两三个春节,我们是全家一起过的。”任晓莉说,那个时候大家高兴极了,子女自发排节目表演,父亲也要出个节目。“爸爸和妈妈唱《二郎山》,基本上每次都表演这个节目。”
子女结婚求分房子遭拒
“不许说自己是谁的孩子”
任晓莉回忆,每次见到父亲,他都不厌其烦地教导我们,好好学习,遵守纪律,自立自强。暑假,经常带着子女到农村干活。住在农民家里,同吃同住同劳动。
“他跟我们接触的时间少之又少,能见到他可能是早上那一会儿,晚上一会儿。”任晓莉说,父亲工作相当忙。一回到家里也是看文件,子女一般不敢去打扰他。虽然那时家里条件相对较好,但任老一直教导子女自立自强,自力更生,不能依靠他。
“父亲的家规很严,要求我们,掉在桌上的饭菜必须吃掉,碗里都不能剩的,盘子里的汤菜都要吃干净。”任晓莉说,任老要求大家每次吃完饭,一定把桌子收拾干净,自己洗碗。
任晓莉说,自己还当过父亲的下属,他在工作上对孩子更是严格:要求比其他人更努力,更加遵守纪律。“不许说自己是谁的女儿,所有的脏活累活一定要抢着做”。
“当时我是医务兵,后来父亲在视察我们医院工作时特意嘱咐:一定不允许特殊照顾我,不许另眼对待我。”任晓莉说,当时面临结婚,医院正好盖了一批房子,住在集体宿舍的她跟任老说,希望这次能给他们小两口调一间独立的屋子。
任老回答说:“你这个想法倒是很好,以后我们会给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条件,但是这回分房子、下回分房子也好,在别人没有的情况下你都不可能有。你就不应该向我提这个要求。”
舌战朝鲜停战谈判桌
在抗美援朝6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年时,作为亲历者的任荣曾两度接受长江日报专访,将读者带回到那段峥嵘岁月。
不顾伤残请战抗美援朝
1948年10月辽沈战役,任荣在作战中,左脚前掌被炮弹炸掉一半,不下火线。直到1949年5月,才丢掉双拐。1950年10月上旬,得知东北军区将抽调一批干部到志愿军政治部工作,时任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的任荣主动请缨,被任命为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代部长。
2010年10月,适值抗美援朝6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长江日报记者专访了这位在朝鲜前线度过了14个年头的老将军。
1950年10月23日下午,任荣乘坐一辆美式吉普车从丹东去往朝鲜,临出发前,组织上让他将彭老总的俄语翻译带上,当时他身后的座位恰好空着,所以这位年轻英俊的翻译与他有了同车之缘。
车开出不远,任荣突然觉得这位翻译的面相有点熟悉,便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起来。通过交谈,任荣得知他就是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
任荣以后隔三差五地要到司令部去开会,经常遇到毛岸英,他或伏案记录或独坐读书,有时还与彭老总下下象棋,但不管多忙,毛岸英都会与任荣打声招呼。11月中旬,任荣带着总部的几名干部到东线战场,半个多月后返回总部驻地时,却惊闻噩耗:毛岸英在敌机轰炸时牺牲。
1955年至1964年,任荣先后以志愿军政治部副部长、50军政委、38军政委之职兼任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中方委员。
1957年起,任荣因在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未参加军停会工作,美方代表便对朝方代表称:“中国不管你们了,不然任荣将军为什么一年没露面了。”周恩来总理获悉这一情况后,当即批示让他马上回朝鲜参加军停会工作,任荣迅即于1958年8月返回板门店。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和朝方委员一道,就遣返战俘、武装挑衅、军事人员越境、作战物资移动等问题与对方委员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舌战,他的口才和睿智给包括对方委员在内的参会人员留下很深印象。
与藏族孤儿40年不了情
2011年5月,在西藏和平解放60年之际,长江日报记者再度采访了任荣,老人深情回忆起他与两个藏族孤儿间的故事。
1972年,时任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西藏军区政委的任荣到尼木县考察。一天下午,任荣正要进食堂吃晚饭,只见两个藏族小孩呆呆地站在食堂门口,眼巴巴地望着桌上的饭菜。任荣把他们领进食堂,盛上饭菜。两个小家伙狼吞虎咽,不一会儿就吃了个精光。任荣把他俩搂在怀里,问他们叫什么名?家住哪里?父母是做什么的?这一问不打紧,两个小孩哇哇地哭起来。小女孩用不连贯的汉语一字一顿地说:“阿爸阿妈都被坏人杀死了!”
两个孩子的父亲是县供销社干部,母亲在家种地。暴乱分子哄抢供销社,夫妇同暴徒们抗争,被残忍杀害。不满6岁的姐姐便领着3岁的弟弟到处流浪乞讨。
将军一边听一边流泪,紧紧地搂着姐弟俩说,共产党、解放军是你们的再生父母。“我给你俩取个名字,姐姐叫继琼,弟弟叫继红。”任荣要求尼木县委把两个孩子安排好。
后来,继琼姐弟俩多次到拉萨看望任爷爷,每次临别,任荣都吩咐秘书送些食品和衣物。姐弟俩先后大学毕业,继琼成为一名教师,继红在尼木县政法委工作,都成了家,有了孩子,生活幸福。一直关注他们成长的任荣,又嘱咐他们努力工作,把子女培养成才。
任荣到武汉工作后,继琼、继红仍不时来电问候,向任爷爷报告自己的情况,请教工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就在接受采访前几天,继红还为他儿子想考武汉大学来电咨询老人意见。(杨文平万强)
2010年,任荣(右)向长江日报记者万强回忆峥嵘岁月
讲述>>>
在汉住了37年
任荣总感慨武汉日新月异
55岁的邓东升是任老2001年—2007年的贴身秘书,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任老脾气好,是个和蔼可亲的人。”
邓东升说,任老1980年到武汉后,一直住在武昌茶港大院的两层红砖房里。平时喜欢看报纸、有时候写写毛笔字隶书。任老家里订了很多份报纸,他特别喜欢剪报,看到有趣的事、好文章、时事新闻等,他都会先打个勾,然后剪下来,分门别类。“每次吃完晚饭后,喜欢绕着院子里走路,一天走个7000多步,基本上每天走”。
任老总说:武汉变化大,日新月异。暑期时,任老和邓东升上别处避暑,回来后,任老总是感叹,武汉怎么又变了。(高萌)
网友留言致敬任老
长江日报融媒体16日在多个平台连续报道“开国将军”任荣去世的消息,短短半天,累计阅读量过15万,网友纷纷留言向任老致敬,愿老将军一路走好。
微信网友詹倩回忆:1981年我受邀去茶港大院,任将军爽朗的笑声至今仍在耳畔回响,他把珍藏多年的茅台酒拿出来,招待我这小毛毛虫,用四川方言讲了长征路上和维稳西藏的故事。
看到任荣坚决不允许对子女特殊照顾,微信网友重墨留言:老一辈身上有很多精神值得现在的继任者们学习和继承的。
看到将军戎马一生战功卓越,微信网友大可辰感言:既身经百战,又能在谈判桌上与美军周旋,堪称文武双全,十分难得!如写出回忆录一定十分精彩!
还有网友岩鹿吃草赋诗一首:将军是名多面手,征战建国立功勋,院中种树展气魄,优良家风传正气。
(整理记者欧阳思陨)
责编: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