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卫民 (图片由本人提供)
黄焕 (图片由本人提供)
许玉洁 (图片由本人提供)
黄永华 (图片由本人提供)
徐钟园 (图片由本人提供)
夏松林 通讯员袁永华 摄
王召坤 (中建三局供图)
温裕春 通讯员袁永华 摄
陈祥 记者郭良朔 摄
王延斌 (图片由本人提供)
今日,东湖绿道亮相,中山大道开街,地铁6号线、机场线开通,T3航站楼基本建成。这些重大工程如期高水平竣工,离不开无数建设者的努力,他们多年如一日,呕心沥血、辛劳担当。我们采访10位建设者代表,讲述建设背后故事,以此向武汉建设者群体致敬。
尹卫民: 设计时考虑鸟和树木的“感受”
武汉地产集团副总工程师,武汉地产集团设计管理部部长,负责中山大道、东湖绿道前期设计管理工作
2015年,东湖隧道即将竣工,尹卫民就开始着手绿道设计。同年,中山大道前期设计同步进行。一年多时间,他带着团队攻克了一个个难题。
今年5月,某次专家会上,有专家对东湖景区磨山赛道的宽度提出了质疑,通常,自行车道的宽度为6米,而磨山赛道的宽度仅为5米多。“这是因为如果把赛道设置成6米,就不得不移栽27棵大树,以及近千种中型乔木和灌木。”会后,尹卫民查规范查到凌晨2点,终于从《UCI自行车公路赛规则》中找出对自行车赛道宽度标准的原文。“规定说的是‘一般’,而非‘一定’,我们应该考虑实际,因地制宜”,次日会上,他终于说服了专家。
“我们在设计绿道周边环境时,会考虑到动物的‘感受’。”尹卫民笑称,他们特意在观鸟屋附近种植了12种鸟类喜欢吃的植物果;在设置观鸟场所时特意避开了鸟类的飞翔线路和栖息地;在郊野道下方特意建设了一些“生物立交桥”,方便兔子、蛇等小动物穿行。 (占思柳)
黄焕: 从人的角度规划中山大道
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规划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山大道街区复兴规划总规划师
黄焕是地道的武汉人,从小在中山大道一带长大,汇通路、扬子街是他的“百草园”,少儿图书馆是他的“三味书屋”。2013年受命担任中山大道街区复兴规划总规划师时,他既期待又激动,“希望重现我的美好记忆”。
从规划之初,黄焕及其规划团队就从人的角度考量中山大道。在道路路权的分配上,人行道变宽,机动车道被压缩,部分车行道改为步行道。黄焕称,有时为一个地段的规划要反复修改几个月,既要避免对外围交通造成较大压力,也要尽最大可能创造中山大道的慢行环境。
慢行交通、老建筑保护,对社区原真性的保留等理念,受到国际认可,获得世界城市规划领域最高奖“规划卓越奖”,今年9月,黄焕作为代表赴南非领奖。黄焕称,中山大道回归到了诗意的生活,特别是夜景值得细细品味,期待市民和游客能到现场走一走,感受更多美好。(王亚欣)
许玉洁: 为保护原生态微调绿道路线
武汉地产集团东湖绿道项目经理,负责东湖绿道现场施工的内外统筹及协调工作
宜昌姑娘,水灵、皮肤白,嘴皮子利索——这是施工人员对许玉洁的第一印象。头脑清晰、做事认真,小身板却有大能量——这是施工人员与许玉洁相处数月后对她的评价。
东湖绿道,28.7公里,这么大的一个项目,许玉洁做了很多决定。其中一个很坚定:大树不能砍。为了保护道路两侧现有树木,施工过程中的现有树木,全部捆绑上1.5至1.8米高的麻绳并加缠绿布。胸径8厘米以上的老树全部得以保留。
如果仔细对比东湖绿道最终建成的线路与最初的设计,可能会发现细微差别。因为原始线路需要穿越大片树林、池塘,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原生态,许玉洁协调设计人员反复斟酌,最终微调路线。项目还成立植被保护专班,不间断巡查,发现对树木造成影响的施工行为将予以重罚。让许玉洁高兴的是,直至绿湖绿道建成,这项罚款一笔都还没罚出。(黄师师)
黄永华: 在中山大道地下“穿针引线”
武汉地产集团中山大道项目经理,负责中山大道现场施工的内外统筹及协调工作
中山大道施工中,“穿线”是项目经理黄永华的主要工作之一。只是他穿的线不一般,动辄数公里。中山大道地下有排水、自来水、天然气、电力、通讯、路灯、公安视频等各种类别的管线十多项,错综复杂、密如蛛网。十多种管线背后的权属单位,需要一个个上门对接沟通;数十条管线的迁改升级,需要一条条在设计图纸上调整理顺;所有管线迁改施工节点,都需要对照整体工期目标一一统筹;开挖管线沟槽还一定不能破坏老管线——别人看来头皮发麻的工作,黄永华做得井井有条。
因为做事不怕麻烦,黄永华成为受人尊敬的“召唤神将”。“@黄永华,一元路路口标写着‘公安专用’字号的铁箱子,请迅速处理”;“@黄永华,一元路口电线杆子下面已经凿除,还没有放倒,请赶紧处理”;“@黄永华,工期紧张,请帮助中建三局协调好现场施工”…… (黄师师 通讯员田立平)
徐钟园: 水中铺出一条7公里石头路
一冶集团东湖绿道项目部经理,负责郊野道现场施工的内外统筹及协调工作
东湖绿道郊野道途经东湖落雁景区,为了不破坏原始生态,又不妨碍周边3个村村民的出行,工作人员选择了临湖又尽量避开民宅的区域先行探路。由于荒草丛生,7.3公里的新建道路都是设计和施工人员手持竹篙一点一点地探寻、开辟出来的。
“道路两边都是水,我们的工作相当于在水中建起一条路”,徐钟园说,因为道路要重新铺设,基石就特别重要。为了保证步道有着坚实的基石基础,项目部专程从黄石、鄂州的山上找来大块石材。道路窄,车辆无法进去,石块太重,徒手搬效率又太低。就在这个炎热的夏天,大家连夜奋战,用小车一车车转运。徐钟园回忆搬砖过程,笑称有点像愚公移山。一个半月时间,石材铺设到位。看着郊野道一天天长长,徐钟园特别有满足感。“我挺自豪跟人说,这段是我参与修建的。” (黄师师 通讯员郭婕 李晓静)
夏松林: 18小时抢险保住地铁越江隧道
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业主代表,负责武汉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十标(琴武区间)土建工程
昨天,回忆起那段惊心动魄的地铁越江隧道大救援,32岁的夏松林仍记忆犹新,“当时心怦怦直跳,高度紧张。”
7月17日下午2时许,正在地铁6号线琴台工地上盯进度的夏松林,突然接到盾构机操作人员的“报警”电话:琴台至武胜路站区间左线隧道内发生险情,“盾构机尾部出现涌水”。“我放下电话马上往下冲。”夏松林从地面下到地下10层楼深的琴台站,沿着隧道跑向险情点。反压、堵水、紧急上报……一系列应急处置措施都用上了。包括夏松林在内的6号线汉阳段11名管理人员及业主代表,带领工人在汉江底隧道内徒步1000多米,肩挑、背扛,把救援物资运送到险情点。
18日早上9时许,险情得到初步控制。在地下连续抢险18个小时的夏松林这才回到地面。 (谭德磊 通讯员刘丹丹 袁永华)
王召坤: 妻子快生了 他才去医院
中建三局东湖绿道项目执行指挥长
提起28岁的中建三局东湖绿道项目执行指挥长王召坤,同事们都习惯用两个“极强”来形容:工作责任心极强,逻辑思维能力极强。他目前也是中建三局内最年轻的指挥长。
过去的365天中,王召坤仅有不到10天能够全身心陪伴家人。今年9月8日晚上,他突然“失联”,待第二天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同事们才知道9日凌晨他的女儿出生了。可就在8日晚上,他依然坚守在工地直到妻子生产的最后一刻才匆匆赶去医院。
对于王召坤来说,任何问题都不能过夜,没有能留到第二天的案卷。加班到深夜是家常便饭,冲锋第一线是本职担当,“每天都要跑一遍现场才能踏实,每天都要反思和总结才能收获”,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王召坤说,东湖绿道今日就将亮相,想到未来大家能够徜徉其间,享受东湖沿线的湖光山色,内心就十分欣慰(张晟 通讯员王璇)
温裕春: 带队在地下为盾构机“扫雷”
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副总经理,负责武汉轨道交通机场线全线建设
为了让地铁机场线提前一年开通,包括温裕春在内的武汉地铁人,连续两年“五加二”“白加黑”。
2015年7月开始,在宏图大道站至盘龙城站、巨龙大道站区间,盾构机下穿府河等复杂地层时,先后遇到分布不均的块石、孤石,以及地下溶洞等“拦路虎”。温裕春作为管理人员带头下工地,带领技术及施工人员勘察地下块石、孤石,实施地下定点爆破清除,为盾构掘进“扫雷”。在处理沿途的地下溶洞时,他带领施工人员注混凝土浆1万多立方米,解决了这个技术难题。期间,同时分管地铁3号线、机场线、阳逻线、1号线径河延伸线的温裕春“连轴转”,经常在武汉三镇来回跑,忙得脚不沾地。
温裕春说,只有多吃苦、敢担当、深入现场,才能掌控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把地铁建成精品工程。(谭德磊 通讯员刘丹丹 袁永华)
陈祥: 为抢晴天铺沥青48小时没合眼
中建三局中山大道改造工程项目责任工程师,负责中山大道道排和铺装工作
今年5月,29岁的陈祥进入中山大道改造工程项目组。半年多时间,他印象最深的,要数工程收官阶段的沥青摊铺。
“临近收尾,天气不好,雨天比较多,这是我们很头疼的问题。”陈祥说,沥青摊铺有温度要求,气温过低,沥青铺下去冷却得快,压实度不够,容易出现质量隐患。那段时间,工程队每天提前看天气预报,一看到有晴好天气,立即抢抓时机进行主干道的沥青摊铺。
“只有一个半月的铺装时间,从江汉路到武胜路范围,要铺10万平方米,一天要铺2000多个平方。”陈祥回忆,为了充分利用仅有的晴天,确保工程质量,部门调集了公司所有优秀铺装人员到中山大道。1000多人的铺装队伍,24小时两班倒,日夜不间断作业,15位管理人员全部48小时不睡觉。为此,陈祥一个半月没回家,每天工地和宿舍两边跑。(高萌)
王延斌: 不让一粒微尘卷入停机坪
中建三局天河机场T3航站楼高架桥项目经理助理,主要负责项目生产、协调和调度
参与天河机场T3航站楼建设两年多来,王延斌印象最深的,是在拆除T1航站楼部分建筑时,怕影响航班正常运行,整天神经高度紧绷。
王延斌说,在修建T3航站楼与T2航站楼的连廊时,需要先拆除T1航站楼部分建筑。“工程围墙离停机坪最近处仅3米,拆除过程中,一旦飞溅的石块、装修板掉入停机坪内,都将给飞机带来安全隐患。”王延斌说,就连细微的尘埃也不能卷入停机坪,否则会飘进飞机的发动机内。
王延斌拿出多重防护方案:在工程与停机坪之间修建3米高的铁网墙加5-6米高的围挡;大型洒水车同步降尘;裸露土石覆盖绿色降尘膜。
王延斌与100多名建设者24小时精细施工,仅用三周时间,就将2万平方米航站楼顺利拆除,并且没有影响到航班运行。工期也比预计提前了一周,为T3航站楼项目工程节省了工期。(杨升 通讯员余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