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武汉未来科技城 未来可将太阳能穿在身上发电
2016-12-23 09:14:00 来源: 长江日报

零污染物排放的氢能源汽车、精度在亚米级的手机导航技术、可穿在身上的太阳能衣服、能给大脑绘制地图的顶级仪器……这些了不起的技术与产品都来自一个共同的“娘家”——武汉未来科技城,这里诞生了1000余项技术专利成果。

近日,本报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共同组织的“百万大学生看光谷”第三场活动在武汉未来科技城(下称“未来城”)举行,数十名华中科技大学的学子们走进并深入了解未来城,纷纷惊叹这些技术专利正在影响与创造未来人们的生活。

记者柯兵 见习记者赵一菲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电信专业的学生参观武汉未来科技城展示中心 记者任勇 摄

交通:氢能源汽车将实现零污染排放

橘红色的大巴在厂区奔跑了起来,全程既没有尾气排放,又没有噪音。若不是其外表的橘红色,前来参观的学子们不会注意到这辆大巴与武汉市的公交有什么不同。

很快,同学们在车身上找到了答案:“常温常压储氢·泰歌氢能汽车”,这是一款不同于电动车的新能源汽车。

氢气是一种可以燃烧的气体,它跟氧气燃烧过后产生的物质只有水,没有任何污染。氢能是一种能量密度很高的清洁可再生能源,理论上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动力设备。目前,氢能源汽车也成了日韩欧美各国研发与产业布局的重要方向,但难以常温常压储存是一个世界性技术难题。

今年9月17日,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成功突破这一难题,研发了“常温常压储氢技术”,让未来的氢能源汽车在加装液体的氢气时,像加汽油一样便捷。

这是在武汉未来科技城里研发出来的又一项全球创新的顶尖技术。光通信芯片、2万瓦级光纤激光器、常温常压储氢技术等等,这里至少有7项顶尖的专利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

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研究院与多家单位制定了“先公交车、再物流车、接着是乘用车”的应用路径规划。据悉,最快明年上半年,首批常温常压液态储氢公交车及物流车将在我省投入试运营。

出行:高精度导航误差低至1米以内

利用手机软件打车成为时下人们最常见的交通出行方式。“手机导航显示,司机就在乘客附近,我们的位置距离相隔也不过20—30米,可就是找不到彼此。”这几乎成了每一个网约车司机与乘客都会遭遇的现象。

在未来城的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前来参观的同学们,对能解决这一问题的高精度卫星导航技术充满了好奇。

总经理助理秦镜介绍,该院研发了一款高精度OEM板卡,这块板卡是高精度GNSS接收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北斗导航卫星进行信号连通后,能够细微地感知到物体的空间位置变化,精度可达到毫米级别。

“这项技术经过国家相关实验室测试,是当前国内精度方面最为先进的成果。与国际上顶尖的高精度卫星导航技术相比,它也不落下风。”秦镜指着展示厅的样品说道。

秦镜描述说,利用该院的高精度卫星导航技术成果,在手机中植入一个高精度位置导航定位芯片或者模块,手机导航时不仅能给出准确的方位,还能立马将导航误差缩小到1米以内,甚至更小的范围,让司机与乘客轻松找到彼此。

据了解,这项技术不仅仅将运用于民用导航,在农业生产上,依靠高精度卫星导航技术帮助农业机器准确地测算作物间距、规划播种收割路线、引导机器智能与自动完成对农作物的播种与收割,将传统的农业种植变成真正的无人种植。

生活:柔性太阳能电池片可缝进衣服里

在太阳能应用场景方面,人们脑海中最先想到的是置放在空地上又大又方正的太阳能面板,移动起来比较费力。在武汉美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观时,一块块弯曲折叠的柔性太阳能电池片,颠覆了大学生对太阳能面板的概念。

柔性太阳能电池片是武汉美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拳头产品。该公司依靠48项国际国内专利技术研发出可以折叠的太阳能电池片,它无硅、无玻璃,可以贴用在各种形状的产品上,随意改变形状。这种电池片因为柔性可弯曲折叠与轻质等特点,应用场景大为扩展。

面积仅A4纸大小的柔性太阳能电池片覆在背包外面接收太阳光,仅用1个半小时就能将一台iPhone6手机充满。据该公司副总经理蔡双双介绍,该产品可以随意放在车顶上、户外背包上、帐篷上,缝进衣服里,穿到人身上等等。“只要有光,它就能发电”。

更令消费者青睐的是,目前全球同类产品,包括卫星上用的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转化率一般是百分之十几,该公司可以做到24%,这在全球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仅该公司生产的户外背包柔性太阳能电池片,在淘宝网曾创造45天卖出数千套的业绩。

据了解,美格科技将继续研发,力图将太阳能电池片的厚度做到1毫米,将一个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片重量降至500克,将发电成本由每瓦1美元降至1毛钱。

医疗:大脑探测,有无疾病一测便知

在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里,看到宣传墙上的一家家公司简介,学子们倍感亲切,墙上的许多公司都不乏华中科技大学专家、教授参与和支持的身影。

最广为人知的故事是,2013年,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骆清铭发明的“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系统”(简称MOST),在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出让,被武汉沃亿生物有限公司以1000万元买断,成为武汉2012年出台“黄金十条”以来,中央在汉部属高校最大一笔科技成果转化收益。

据介绍,通过这套设备,大脑里的神经结构和血管分布、有无疾病,一测便知。2013年,MOST在世界上首次捕获高分辨率鼠脑三维图谱,成为全球最顶级的脑科学研究仪器。

MOST的工作原理类似用卫星给地球做全景扫描。空间分辨精度达到亚微米级,不足一根头发丝粗细的1/60。利用光学成像手段,不仅可以看到局部神经连接,还能在全脑范围观察构建神经网络的三维“公路”和“铁路”。

据了解,世界上许多疾病或许是因神经线路“搭错”引起,希望这项研究能进一步推动人类对抑郁症、帕金森、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了解。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