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地铁人游正军、王锋、刘建芳、李先龙(从左至右)做客市民大讲堂 记者刘斌 摄
记者张晟 通讯员刘丹丹 袁永华
【人物名片】
游正军 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6号线一期工程汉阳段一级项目经理
王 锋 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机场线一级项目经理
刘建芳 武汉地铁集团总工办主任工程师
李先龙 武汉地铁运营公司天河机场站值班站长
昨日下午2时,由长江日报和“市民之家”联合主办的149期“市民大讲堂”准时开始,4位来自不同岗位的武汉地铁人走上讲台,讲述他们参与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及机场线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令在场观众听得后怕不已,也对武汉地铁人舍生忘死的抢险精神深感敬佩。
活动现场,作为今年夏季参与6号线越江隧道保卫战的一线奋战者,6号线一期工程汉阳段一级项目经理游正军,以大量细节现场还原了当时800名地铁功臣在汉江底抢险的惊心动魄:汉江水突然击穿盾构机的盾尾,喷射进越江隧道内。如果不能第一时间控制险情,6号线越江隧道将彻底报废,三镇甚至将面临洪水威胁。
关键时刻,武汉地铁集团从领导到职工,与施工队伍一起组成了800人的抢险队伍。他们步行穿越当时已有半人高积水的隧道最低点,直奔隧道最深处,最终将险情控制住,确保了隧道安然无恙。
隧道即将贯通时,大量汉江水涌入
游正军说,去年底6号线盾构机从汉阳岸始发后,为了确保安全,建设和施工方专门在盾构机尾部增加了挡水设备。今年汛期,长江、汉江水位暴涨,到7月17日,汉江水位已比盾构机始发时高出近一倍,地下水压迅速增大。
此时,盾构机已经穿越江底到达了汉口岸,隧道即将全线贯通。然而,就在17日白天,汉江水击穿了盾构机5点钟方向的盾尾挡水设备,大量汉江水就此涌入隧道。
由于6号线越江隧道在江底拐出了一个“S”形,隧道不仅长,且坡度变大,呈现出深“V”字模样,江水迅速从汉口岸一侧汇集至隧道最底部。因为喷涌量较大,隧道底部水位上升速度非常快,不一会儿就有近1米高。
游正军说,如果控制不住江水,盾构机可能很快垮掉,连带着隧道管片全部拉断,使隧道完全进水。极端情况下,江水会进入6号线在建隧道,甚至涌入4号线内,令汉阳、武昌地区被淹。
武汉地铁集团主要负责人称,这一险情可谓有史以来我市在建地铁项目中最凶险的一次。
实时监控、微信报警,赢得宝贵时间
游正军回忆,隧道抢险决战最终获胜,得益于险情发现比较及时。他说,为了监控地下管片拼装和泥岩掘进情况,在6号线的隧道内架设了一条WiFi专线,并配置了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险情发生时,现场施工人员正是通过摄像头第一时间发现,并通过微信及时向地面发出了险情信息。
紧接着,一批又一批抢险队伍赶到现场。由于事发地位于隧道的另一端,且地下积水严重,所有抢险人员都必须步行从汉阳岸的琴台站出发,肩扛手提抢险物资,涉水将物资运送至一两公里外的现场,对涌水地点进行反压。
同时,抢险人员还调集专业设备,对隧道进行注浆,稳定隧道结构,防止发生进一步险情。
当时,800多名抢险人员采取车轮战的方式轮流下井,歇一口气又赶紧投入新一轮抢险中,最终在18日将险情完全控制住。
修复方案精准到以天为单位
地铁集团主要负责人说,抢险结束后,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如何对盾构机遭损坏的挡水设备进行修复?从外地的经验来看,遇到类似险情,修复时间短则需要4个月,长则超过1年。对于志在今年底通车的6号线来说,这一时间明显难以接受。
为了缩短修复时间,武汉地铁采取了综合措施。该公司建设事业总部副总经理高洪回忆,在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后,武汉地铁最终将修复方案精准到以天为单位,同时选择使用规格更小的管片拼装越江隧道,并在盾构机尾部增加了一道盾尾刷,修复了一道盾尾刷。
事实证明,这一修复方案不仅耗时仅一个月左右,而且在施工中安全保险,越江隧道最终于今年国庆节前顺利贯通。
现场>>>
地铁人讲述辉煌背后的酸甜苦辣——
提起家人,他们红了眼眶
记者张晟 通讯员刘丹丹 袁永华
作为一级项目经理,游正军带领着由二级项目经理和业主代表组成的建设团队,从6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后,就一直坚守阵地没有退却。
“我是刚刚从专家评审会上赶来,看到线路最终通过了专家认可,我觉得很欣慰。”游正军说,为了建设6号线,他的团队在背后默默奉献了很多,大家都对家庭有所亏欠。
游正军回忆说,春节期间,为了留住工人不停工,他想尽各种办法,有时候梦中都是这种场景重现,妻子要生孩子时,他还在工地。接到她的求助电话,他也只能一边拨打120,一边往家里赶。记者注意到,这样一位在工地上脚部骨折仍咬牙坚持工作的硬汉,说到此处时,眼泪几乎都要流了下来。
28岁的李先龙担负着给机场线“拓荒”的任务。他的妻子今年刚怀孕,在今年夏天最热时,他前往天河机场站,不得不让妻子独自去医院产检。
皮肤黝黑的王锋说,这几年吃住在工地是生活的常态,他和他的团队破解了机场线穿越府河、3号线、高速公路和跨越童家湖的壮举,消灭了沿线地下孤石、巨型块石、溶洞和红黏土的各类建设难题。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机场线的建设速度推进很快,刷新了武汉地铁建设速度的新纪录,同时质量也获得一致好评。
刘建芳说,武汉地铁在新线路的规划和设计上,进步越来越显著。以6号线为例,包括通信系统、纸币循环模块等6项技术创新,创造换乘站点最多、线路最长、车厢最大、艺术站点最多等10项新纪录,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穿线路始终,未来将给这座城市留下一份珍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