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进行的2016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上,发生两名跑者猝死事件。值得警惕的是,近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发生的10起马拉松跑者猝死事件,全部发生在“半马”赛程。
马拉松赛程为42.195公里,“半马”顾名思义只有全程马拉松的一半赛程约21.09公里。“半马”跑动量减半,为何实际危险系数更高呢?
接近终点是高危地段
据厦门赛事组委会在昨日下午2时30分发布的通报称,在昨日上午举行的2016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中,跑者林某某在距离终点4.5公里处倒地,临近的医疗志愿者和骑行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医师在2分钟内赶到现场,发现该跑者心脏骤停、呼吸停止,立即开展心肺复苏、电除颤。120接报后,迅速赶往现场继续抢救,并送往海沧医院抢救。
跑者吴某某在到达终点后倒地,现场医疗点医护人员立即开展抢救措施,并迅速送往海沧医院继续抢救。两位跑者送抵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两位跑友出事地点都在终点或接近终点。北京体育大学田径教研室教授熊西北分析说,业余马拉松选手习惯在最后阶段冲刺,这是非常危险的,跑马拉松应该遵循匀速跑的原则,心脏才能适应。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跑友喜欢上了马拉松运动,而国内的马拉松赛事也越办越多。据统计,2016年全国各地已举办了66场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相对而言,半马门槛较低,参与者多以业余选手为主体。
对于业余跑友来说,一定要重视基础训练。跑步是件循序渐进的事,普通跑友可以先从迷你马拉松(4.2公里)或10公里赛开始,不要直接报名半程马拉松甚至全程赛事。另外,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跑友在人多的场合容易兴奋,容易激动,经常会忽略自身的能力,非常容易出问题。
跑马拉松不能靠逞强
跑马有风险!近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发生的10起马拉松跑者猝死事件,全部发生在“半马”赛程。
如果将“全马”比作专业竞技组的话,“半马”其实就意味着是业余组,猝死人数全部分布在业余组,就说明了真正参与这项运动,不是精神层面靠毅力就能完成的赛事,更需要科学的运动知识。
大多数人看来,马拉松运动就是跑步,技术含量不高,使得这项运动被低估为“最易入门”的运动。其实不然,马拉松并不是谁都可以贸然尝试的。
全马的特点主要在于,30—35公里是身体代谢的一个极限点。超过这个极限点,很多跑者就可能产生代谢紊乱、反应剧烈。而半马对无氧要求更高,无氧代谢产生乳酸的量是全马的两倍,这对耐乳酸能力和速度耐力就提出更高要求。
专家提醒,在开始长距离跑步前,需要经过全面检查;而且需要对长距离跑步系统训练;如果平时有胸部疼痛或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脏有结构性病变、高血压、血糖异常、过于肥胖的人以及缺乏长期较高强度运动的人均不宜参与该运动。
日本跑友佐藤隆久在一篇文章中说,参加马拉松,一定要经过系统训练;并且要在身体状况非常好的情况下进行;赛前最好进行一次详细的心肺功能评价和心脏系统检查。
赛前做足三方面准备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即使是“半马”也是在挑战体能极限,因此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在排除自身的基础疾病的情况下,还需要长期训练积累,参赛前要做好三方面准备:
一、全身检查
在没有基础疾病的情况下,赛前体检发现以下身体状况不适宜参加比赛:安静时心率达85次/分;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上;1周内有过感冒和消化系统疾病。
二、调整饮食
赛前5天左右训练就应该减量,增加碳水化合物补充肝糖原供比赛当天使用;赛前2-3天减少五谷杂粮等粗纤维摄入,减少肠道重量;比赛当天需要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天气炎热则需大量补充水分。
三、体能储备
体能储备至少要在赛前2-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开始适应性训练,先从2公里、5公里、10公里开始,向上加量,每天坚持2—3个小时的持续跑动。调整运动时间,适应早晨开始的马拉松比赛。
赛前2周内需要保证每天8小时左右的睡眠,不允许熬夜。
参赛跑步时应该穿宽松透气的运动衣及轻便跑鞋,开跑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拉伸上下肢,扭动手腕及脚踝,适当活动腰椎和颈椎及原地跳跃。
链接>>> 跑者最常见的损伤
小腿抽筋 出现抽筋的现象有缺乏准备、不合理动作、身体缺乏必要的维生素。抽筋时,可用手握住抽筋一侧的脚趾,用力推压脚趾向背侧,使下肢完全伸直,重复动作,待疼痛消失时进行按摩。
膝关节疼痛 主要因马拉松赛程长,对膝关节的冲击比较大所致,如果在比赛中疼痛,就需要停止跑动。所以除了日常的系统练习之外,补充钙质和氨基葡萄糖类的药物少不了。
踝关节周围损伤 比赛中踝关节扭伤或赛前已有慢性不稳,并不适宜继续比赛,需要正规处理踝关节伤病。跑步过量比较容易引起跟腱疼痛,是因为跟腱在长距离跑动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刺激。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减速、停止跑动。
颈肩肌肉损伤 这主要由赛前的拉伸热身训练不够引起,在颈肩肌肉没有完全预拉伸好之前,长距离跑动会引起肌肉损伤诱发酸痛,所以在跑步前一定要充分活动,做绕环、扩胸、抻拉的热身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