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关心“不能玩”女孩 慢慢感化其吸毒父亲
2016-11-30 08:52:00 来源: 武汉晚报

默默关心“不能玩”女孩 慢慢感化其吸毒父亲

王群爱管“闲事”还每每一管到底

  王群的朋友圈。

本报记者林慧婕 通讯员龚宇萍 杨冰

王群请辞派出所副所长、回归社区时曾说过一句话,“不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一种痛苦。”连日来,记者随着王群的脚步,走进建港社区,从许多居民的讲述中,感受着王群的极致“工作经”,也感受到居民对她的信赖与感激。

对于辖区涉毒人员的管理,对一名社区民警的工作要求是:将涉毒人员登记在册,进行重点管理,每个月见面、尿检,每个季度考核他们的表现。而王群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她不仅关注涉毒人员本身,他们的家庭成员也成了她记挂的对象。

王群回归建港社区专心做社区民警的消息越传越开,8岁的“不能玩”小朋友是最高兴的人之一,“王奶奶回来啦!又能经常陪我了!”

为什么叫“不能玩”呢?故事还得从王群的微信朋友圈说起。

■微信实录 8月19日,#不能玩# 今晚走访吸毒人员家,84岁的老人抹着眼泪给我看曾孙女的全“甲”学生手册,还有墙上的奖状。我震惊地看到,8岁的小女生贴在柜子上课表旁的“不能玩”字条。

昨天,王群不无唏嘘地讲起了“不能玩”小朋友的特殊经历:爸爸刘某是一名吸毒人员,妈妈因为贩毒坐牢了,84岁的曾祖母把她养大。

刘某一家以前住在建港社区,他16岁就开始吸毒,败光房产后不得不搬至他处。今年,刘某又搬回建港社区租房居住。掌握吸毒人员的动向是社区民警的职责,得知刘某的新住处后,今年8月,王群第一时间上门家访。

正是这次家访,一张“不能玩”的字条深深触动了王群的心,也牵起了她这个社区“大管家”与孩子的不解之缘。

“她很乖,学习也努力,这样的孩子一定要管,不然太可惜了!”王群和孩子约定,每个月带她去一次书店、图书馆。从此,在王群的微信朋友圈里,“不能玩”小朋友的动态常常更新。

■微信实录 8月23日,经大王(王群女儿)同意,把她的台灯送给“不能玩”小朋友,照亮勤奋之路。

9月11日,#约定# 早上去接“不能玩”小朋友,还没进门就听到里面的哭闹声,老人说:“今天跟王奶奶出去要穿干净点,就穿白裙子”,小朋友说:“王奶奶上次说要我不穿白裙子”。幸好“王奶奶”及时赶到解释清楚:“姥姥年纪大了,还在用手搓衣服,要你少穿白裙子,是怕姥姥难得洗”“以后想穿就穿,穿脏了让王奶奶拿回家洗”,终于才止住了这场哭闹。老人说:“每次闹完,她都会肚子疼,一直想带她检查一下,但医院的门我都摸不着”。于是,今天的行程变成先看病再看书。检查结果,消化稍微有点问题。

10月16日,#调解# 白天在国博保卫,中途接“不能玩”小朋友电话,她嚎啕大哭,还听得到姥姥的骂声。我哄了半天才隐约听明白,因小朋友不听话被姥姥赶出来了。晚上赶去做工作,“不能玩”小朋友躲在床上用姥姥的衣服遮住自己,不好意思见我。把小朋友带到江滩边玩边教育,要8岁的小朋友学会体谅84岁的老人,学会珍惜!

……

王群的默默关心,小女孩的爸爸刘某看在眼里。

今年9月17日,刘某专程到警务室来道谢:“王户籍,谢谢您,您做了我该做的事情,我以后一定改好!”

王群趁机跟他长谈,还叫来同社区戒毒成功的居民一起开导他,从傍晚7点谈到10点,刘某承诺一定离开吸毒圈子,找个正经地方上班。

“人的转变不是一时的,但是可以慢慢进步。”刘某现在已经不让吸毒人员住他家了,这让王群挺有成就感,她说,“我和‘不能玩’小朋友的约定会继续下去,相信会慢慢影响到她的爸爸。”

“不满足”是“极致”的推动力

  ·时评·

 何为“极致”?一说到这个词,很多人就容易联想到“理想主义”。践行这样一种理想主义,并不在于所从事的工作为何,也不在于格局和平台大小。能够不计付出与回报,全心全意将事情做到最好,就是“极致”所在。杨京

社区民警这份工作,对于王群来说,绝不是一份“打卡下班”的差事,也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饭碗。这份看似平凡的工作,已经成为她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理想的过程。

可以说,王群所达到的“极致”,恰恰来源于对自己工作的“不满足”。为了达到理想,做到完美,她始终在给自己的工作“找不足”“查疏漏”。“能不能多做点什么”,“还有什么没考虑到”。

正因为秉承着这样的信念,王群才能在分内工作之余,全心全意关心他人的生活。甚至发动身边的人,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正是这些超越本职之外的点点滴滴,才造就了深受居民爱戴的“王户籍”。

更进一步说,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可能都需要一点追求极致的“理想主义”。医生不满足于仅仅“治愈”,老师不满足于仅仅“教学”,厨师不满足于仅仅“好吃”……以“极致”作为追求,再平凡的岗位也会因此而不凡。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