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根据国务院食安办安排部署,武汉与西安、济南、石家庄等4省15市同时被列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首批创建试点城市,江城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面启动。
初定明年7月,国家相关部门将来汉验收,创建将迎来“大考”。从现在起,武汉将向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力冲刺。
这是武汉执政为民的一项神圣使命,是城市发展、回应人民期盼的一项共识。
食品安全事关民生福祉、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武汉人口超千万,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承接多项国家战略使命。武汉既是食品生产、流通大市,又是食品消费大市。近几年来,食品安全监管一直在努力,监管机制、体系不断完善,重点难点不断突破。市委、市政府切实将“双安双创”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双安双创”工作领导小组。将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目标分别纳入“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连续五年将食品安全列入政府十件实事。
食品安全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链条长、环节多。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拷问”城市治理水平。创建后,全市各方齐心协力,强化责任。各环节监管体系全面升级,成效明显。
在田间地头,通过实施产地环境质量监测和生产环境污染控制,建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养殖小区,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的食品供给。全市标准化生产基地达161万亩,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294个,认证“三品一标”(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665个。
在生产加工车间,对企业生产全程监管,特别是对乳制品、豆制品、酒类、桶装水、蜂产品、糕点等重点食品监管。通过提升食品企业食品安全保障能力、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和食品出厂检测能力三项能力来落实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同时引导企业规范化生产,推动实施豆制品预包装销售,倒逼企业提档升级。
在农贸市场、商业超市,三大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场肉菜必检,全市大部分农贸市场进行标准化升级改造,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奶粉、冷链市场冻肉制品等专项整治重拳频出。
在餐桌消费环节,大中型餐馆、学校食堂、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等食品安全高风险环节全面纳入监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探索“小餐饮便民服务区”,将小餐饮、小摊贩纳入监管,进行环境升级。
创建以来,武汉多项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建立生鲜肉菜质量可追溯体系。在肉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市级83家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39家年出栏万头生猪养殖场生产肉品的可追溯;在食品安全二维码追溯系统,全市8家大型内资、外资超市近150家卖场和80家中百便民超市生鲜可查询生产源头,仟吉、皇冠、周黑鸭等15家重点食品生产企业散装食品、卤制品等食品安全信息可追溯。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公安部门联手,破除执法壁垒,实现行刑衔接,建立跨部门食品安全综合执法机制,全力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为保障市民食品药品安全建立起坚强有力的法治防线。
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兼并重组,实施量化分级管理。
……
创建以来,武汉食品安全写下答案——
城市食品安全全程监管与科学监管进一步加强,政府属地责任与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社会共治格局初步形成,公众食品安全知晓度与满意度不断提升。
全市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5789件,罚没金额3291.21万元,都堪称“史上最严”执法;生产、流通、餐饮等相关环节的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均高于96%,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0%;近年来全市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是有相关统计以来的“最安全值”。
如今,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站在攻坚冲刺的新起点。政府要求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遵循“创建为民,为民创建”原则,出台十项攻坚措施,时间紧迫,各方懈怠不得。
不同于以往传统创建,“社会认可、群众满意”是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的根本标准。硬指标规定,要拿下“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称号,群众在食品安全上的满意度必须达到70%。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是为了群众生命健康,好坏由群众来评判,创建是否成功让群众说了算。为人民作答,必须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