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拐骗是家长们最为惧怕和担心的事情,学校、家长也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孩子防拐意识。近来,一种钓鱼式的“防拐测试”在幼儿园和小学频频开展,还有一些家长也参与到这种“防拐测试”中,一起设计“陷阱”,看孩子是否上当。
安全教育新招:钓鱼式“防拐测试”
近日,洪山一所幼儿园就做过类似测试,请几位 “陌生人”来到幼儿园中,趁孩子自由活动时间,用糖果、玩具、玩手机游戏、去找妈妈等借口,将孩子“骗”出幼儿园的大门。测试结果不尽如人意,286个孩子里有240个孩子被假扮成人贩子的志愿者给“拐”跑了。
测试结果不如人意的不只武汉这所幼儿园,近两周流传在网上和朋友圈的一则名为“学校门口发生的一幕 吓傻所有父母”的“防拐测试”视频,主角则是一群年龄在十岁左右的小学生。
这则视频是由父母和“陌生人”串通好,给孩子设计拐骗场景来进行的。陌生人在放学路上拦截十岁左右的小学生,通过 “妈妈出车祸”、“我是你爸爸同事”等各种借口来让孩子上车。孩子在“陌生人”的巧舌如簧下,懵懵懂懂地被推上车,坐在车里的父母则戴着面具模仿拐骗者一把抓住孩子,孩子看到戴面具的“陌生人”无一例外地被吓得惊声尖叫或者崩溃痛哭,事后,父母们揭下面具还连连责备孩子为什么这么容易上当受骗……该视频在朋友圈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家长们纷纷转发,老师们也转发到家长群中,让家长对孩子进行防拐安全意识的再教育。
“防拐测试”视频让孩子恐惧
家长莫衷一是
7日下午,武昌珞珈山小学四年级一班就此视频上了一节班会课,在讲解防拐安全知识的同时,也展开了该不该进行此类“防拐测试”的大辩论,家长同时参与讨论。
在观看视频时,多数孩子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记者看到有部分孩子还情不自禁地捂住了嘴巴,有的女生泪花在眼眶里打转。记者采访学生观后感了解到,不少孩子是不认同这种“防拐测试”的。学生熊子辉说:“我就感觉爸妈在骗我,这种感觉不好受。”学生曾子淇表示,这样的演习会让其没有安全感,以后不相信社会,不相信任何人,留下心理阴影。
曾子淇的爸爸认为这种演习可以让孩子提高警惕性,让孩子了解最容易被拐走的场景是怎么样的。孩子不能生活在童话里,要了解社会的复杂性,提高安全意识。家长再多的叮嘱教育,抵不上演习一次。当然也有家长不认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熊子辉的爸爸表示,防拐教育应该是正面的引导,而不是试探的演习,每个孩子在被骗之后都受到了很大的刺激,这种“防拐测试”实则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创伤。
记者注意到,一部分家长是认同曾爸爸的观念的,但也有家长认为这种防拐演习放大了社会阴暗面,让孩子从小对他人失去信任。
该班班主任沈媛老师认为,恰当的进行情景模拟她是认同的,但事后就对孩子进行责备、吼骂,这肯定是不可行的,应第一时间对孩子进行心理安慰,然后再进行安全教育是比较妥当的方式。
专家:“防拐测试”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儿童发展与教育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卢文婷认为,孩子天性善良,容易信任人,而大人们给孩子设置的“防拐测试”,利用大人的社会经验和巧舌如簧来“诱骗”孩子,孩子上当是必然的。类似“防拐测试”到底能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尚不能确定,但能够确定的是会剥夺孩子在正常环境下的安全感,从而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而且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妈妈为什么会骗我?”孩子会非常疑惑。这种防拐演练不宜推广。
视频中,家长扮成拐骗者,对孩子进行恐吓,必然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创伤感,这种创伤感会变成恐惧的种子,埋藏在孩子潜意识中,伴随孩子一生。
卢老师建议,家长可以在家和孩子玩一些角色扮演游戏,进行情景模拟,可以使用一些道具,适当的化装,但必须是在安全的环境中,不要让孩子产生恐慌感。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设置私密的“亲情密码”、暗号,来抵御骗子们的花言巧语。
(杨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