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顺,1982年出生,土生土长的武汉人。2002年退伍后,2005年他成为一名公交司机,开过503路、47路,现在开着266路公交车。他说,自己天生爱创意设计,但因当兵、工作后结婚生子,将这些爱好搁置了。
曾顺说,他是一个普通的公交司机,也没有自己的私家车,因此公交车既是他工作上班的地方,也是他出行的唯一工具。
所以,他和普通乘客一样关注乘车、等车的体验。今年入伏时,他不断产生一种感觉:武汉市的公交站台设计能更人性化一些就好了。
他说,一到夏天,武汉的太阳太大了,但多数站台顶棚较窄,只要太阳转到头顶,站在公交站等车就是一件烦心事。“女士们还可以打伞,男士们只能忍着晒”。
“我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等公交的乘客都躲在了公交站后面。”曾顺说,遭遇大暴雨时,只要风较大,站在站台,又很容易被雨淋到。因此,每次别的乘客都在看所乘车辆是否来了时,曾顺总在观察站台。日积月累,他心中的图纸不断完善。
但没有绘画功底的他怎么都画不出来,只好将此事搁下了。不久前,他偶然认识了爱画公交车的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余兆强。
两人常在网上聊天,曾顺知道余兆强画工好,便向其提起公交站台的设计。他花了一个小时表达、讲解,没想到两人一拍即合,余兆强很默契地明白了曾顺的想法,并很快拿出画稿。
他们把做出的画稿给余兆强的同学看,希望能提出一些意见。一位同学认为,他们的设计有一大缺陷:站台没有围栏。“公交站前常常被等待的乘客占去半股道,如果要设计一个走心的站台,应该能起到维持乘客秩序的作用”。
这位同学的建议,使曾顺、余兆强深以为然。他们在新的画稿中加入了站前的围栏设计,以防止乘客向车前拥堵。
曾顺为了最终的效果图,专门撰写了一份设计理念说明。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最满意自己的设计有两点,“一是,除了站内的语音播报,他在顶棚设置了太阳能电扇,白天最热时,电扇也会运转起来,给乘客送上凉风。二是,封闭式的玻璃可以减少紫外线、暴雨的侵袭”。( 耿尕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