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最后一发子弹,陈颖轻叹了一口气,拿起随身的小本,认真写下比赛记录——这是她多年养成的习惯。很多选手已经退场了,陈颖才开始慢悠悠地收拾东西,她的表情很平静,甚至可以说是毫无表情。
抬着放装备的箱子走过采访区,陈颖听到记者喊她,却没有停下脚步,只是低着头,愧疚地一笑……这一幕发生在9日下午射击女子25米运动手枪资格赛后。曾经的奥运冠军陈颖,两轮比赛后仅列第30位,无缘决赛。“从来没见过颖姐拒绝接受采访。”在场的记者面面相觑,感到有些意外。
“恕悉心备战,此微信封用至里约奥运会比赛结束。”这是陈颖6月底发在朋友圈的一条信息。即便已是第四次参加奥运会,也曾摘金夺银、功成名就,但陈颖仍全身心投入到备战中,没有丝毫懈怠。只是,作为中国代表团年纪最大的运动员,39岁的陈颖需要克服的困难要比前几届多得多。多年的伤病、体能不足、对家庭的挂念、队内激烈的竞争……面对这一切,陈颖不动声色,咬牙坚持,最终拿到了奥运席位。
9日上午进行的慢射,陈颖发挥不佳,仅以287环排在第27位。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速射中,她几乎每一发都要打出10环以上才能保证晋级。然而奇迹没有发生,下午的速射比赛,陈颖状态起伏,第20发子弹甚至脱靶。最终,她的速射成绩只有283环,以570环的总成绩排在第30位。
赛后,陈颖更新了朋友圈。她贴出了一张训练靶位的照片,照片中没有人,小桌子已经收拾干净,旁边墙上有巨大的抽象装饰画,画上有一个人端着枪,正在瞄准。“此生遇见的你我,都是有缘来相会。”她这样写到。
北京奥运会夺金后,陈颖曾怀疑自己能否继续运动员生涯,结果她又坚持了两个奥运周期。支撑她留在靶场上的,是对射击的热爱和身为老将的责任感。
出征本届奥运会前,陈颖曾说,自己的年龄在射击界并不算老,里约也不会是她运动生涯的终点,“希望能像那些前辈一样打到退休。”
结束了本届奥运会的使命,陈颖会把她的老枪封存起来吗?她还能续写传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