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恰逢“闰二伏”,“三伏”出现四个敷贴节点。其中头伏为7月17日,中伏为7月27日和8月5日,末伏为8月16日。这意味着,错过头伏贴的市民,还可以从中伏贴起,敷满三次。
伏,望文生义就是天气太热,伏着不动,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节。梅雨过后,武汉高调入伏,连日高温,冬病夏治也迎来最佳时机。
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周仲瑜教授介绍,在三伏天进行穴位敷贴,是冬病夏治的重要内容。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可以用“夏至三庚”来推算——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中国传统纪年法按照“天干地支”记录,“庚”是第七个天干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因此出现有些年份三伏30天,有些年份三伏40天的情况。
省中医院儿科向希雄教授介绍,三伏敷贴通常为三贴,理想的状态是掐准头伏、中伏和三伏三个节点,准时敷贴。赶上“闰伏”,如果市民因种种原因错过“头伏贴”,可“借”用闰伏完成敷贴疗程。呼吸科主任田正鉴则指出,敷贴三次四次并不存在绝对界限,赶上闰伏多敷一次“加强贴”同样可行。(武叶 通讯员胡梦 徐爱云)